年底想跳槽?挑选新公司前把握3原则避免越换越后悔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1-22 06: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博思讲堂 郭宪誌Andy Kuo
电话另一端,传来熟悉的声音,霎时间反应不过来、听不出来对方是谁,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着!
对方接着说:
Kenny 心里想着:最近才觉得公司策略总是翻来覆去,搞得大家愈来愈难做,马上就有一个新的机会找上门来,不禁有些心动⋯⋯。但是,冷静的细细回想,这两、三年来公司离职的几个同事,换了新工作多数撑不过一、两年就又转换跑道,市场上的景气似乎并没有好到随时随地都可以另起炉灶,快速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自己真要冒这个风险吗?
别因为不满意现况而跳槽
许多资深工作者,因为中年转职而落得晚景悽凉,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被迫离开,另一种则是自己一时冲动,而这两种都是在当事者缺乏充分準备下发生,因此最终结果多数是离职后每况愈下。
一时冲动离职是最不值得学的一个状况,无论是企业或任何型态的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总会有不同节奏与策略变化,一时的高低起伏对个人而言都是正常的现象,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必须理解并以平常心面对,千万不要因为顺心如意就心高气傲,更不需要因为短暂的不顺遂或是压力就萌生去意,毕竟一个巨大的成就都必须有深入且长期的投入才能够获致。
清楚自己的能力与最大价值
在决定自己是否应该转换到下一个跑道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清楚自己的能力与最大价值,特别是在盘点自己能力与价值时,应包括与两大领域。显性的部分例如:本职学能、工作经历、专业证照等等。隐性部分则有:第二专长、学习履历、人脉关係、产业影响力等。
特别是在隐性的能力与价值,因为,这些隐性的能力与价值并无法对于你的工作产生立即性的贡献,所以,多数人鲜少认真的思考及努力去积累,也因此,当你在转变工作时也只能在原有的领域中打转,而自己的价值也会因为专业的限制而受限。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的专业而自我设限,要勇于接受工作中给予自己的各种挑战及新尝试,并且不断学习新的专业与知识,广为经营自己与工作相关的人际关係,并且拓展在产业中的人脉以建立影响力。
掌握 USB 原则!接受更大挑战,而不是另找舒适圈
跳槽的最大诱因除了薪酬成长之外,最应该深入思考,能否藉此得到更大的舞台,让职涯获得更大成长与成功。一个基本的 USB 评估原则供参考:
1.新公司的成长潜力(Up trend rule)
相较于既有的产业或企业,应该选择转进一个成长潜力更大的产业或企业,不要因为薪酬较高而忽略产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
2.新公司的永续发展能力(Sustainable rule)
选择转进的产业与企业的永续性应高于既有的工作,除非你是加入新创公司,其商业模式过去未曾出现过,否则,转职当然必须考虑工作的稳定发展。
3.新公司是否提供发挥空间(Big arena rule)
当你要放弃原先累积的一切,转进一个新的机会去重新开始,除了大环境及相对条件以外,更重要的当然就是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是否变大了?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是否提高了?自主的权限是否提升了?这些最终当然也就决定了你的成就感,与学习机会是否也同步增加。
如果前述的 USB 原则评估过后,值得你转职去接受挑战,一个健全且积极的心态会决定这个决定最终能否成功,特别是:不要在转换工作后还想着前一份工作有多么驾轻就熟!过去的工作量及压力都比较轻⋯⋯。每一份工作就是一个目标与承诺,一旦接受挑战就要有全力以赴、使命必达的决心,唯有如此才能展现专业经理人的态度。
有人挖角也是一种口碑,但转职频繁会失根基
其实,在一个产业中会有同业或是跨业来挖角,某种程度代表自己在产业中有值得肯定的风评,因此,不必因为被挖角就觉得心烦意乱,或每次都要心猿意马的陷入天人交战,只要有清楚的职涯发展计画,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一旦好机会降临,也就能够即时掌握。
反之,若自己缺乏清楚的生涯规划,也没有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只是停滞在原有的能力水平不愿提升,即使不断转换跑道,也只是徒劳无功,反而让人觉得缺乏职场伦理与忠诚,就算有人挖角也未必是福。(我想你还喜欢:领完年终就跳槽?小心!没想好这4件事只是换到另一个坑)
本文经博思讲堂授权刊登,原文刊载于此,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郭宪誌,曾任远传电信企业策略业务发展处副总经理、数联资安总经理。
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并着有《总经理解密主管学》一书。
拥有超过25年行销业务、通路开发、策略发展、与企业经营的丰富实战经验。
博思讲堂、经理人杂誌、商业週刊等网站均有专栏文章持续发表。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