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问题一再发生?BCG策略顾问教你用生活案例找到解决公司问题的甜蜜点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1-22 09: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
问题一再重複发生怎么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是你没有问到核心问题和找到解法!
策略顾问之所以能对问题追根究柢,背后是由简单的三句话所主导:(一)是否为真:这个问题真的存在吗?(二)所以呢:有什么影响?(三)为何如此: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
除了方法与技巧之外,你是否能成为一个敏锐的问题解决者,关键在于思考问题时的态度。
------------------------------------------
解决问题的 Sweet Spot:兼具影响力与可解性
虽然对问题追根究柢很重要,但在实战中,并不是挖得愈深愈好,而是必须找到一个 Sweet Spot(甜蜜点),也就是─这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影响力(impact),而且也是你能够解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的好朋友发烧了,你该怎么解决他的问题?
▋表层症状:发烧
是你唯一能看见的症状,若不管发烧的原因,最直觉的方式就是从冰箱拿出冰枕,让他躺着、帮他降温。可能的结果,其一是他很幸运地没有什么大问题,你因此彻底治好了他发烧的症状;其二是他仍然不断反覆地发烧,而你只能在他再度发烧时,拿冰枕帮他降温。在他发烧时帮忙降下体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追究他为何发烧,就只是治标不治本地消耗你的时间与精力。
▋表层原因:感冒
当你问这位好友:得出的第一个答案,可能是他,于是你知道,要解决发烧的问题,只需要治好他的感冒即可,方法就是去看医生、到药局买感冒药。但是,这仍然无法解决他为何反覆感冒发烧的问题。
▋中层原因:生活习惯
如果再进一步问他:进而发现他时常在忘了关冷气的情况下,睡在客厅的沙发上直到清晨。此时你开始能够看到的症状底下,比较有意思的原因为何。基于的观察,能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更多元了。譬如,将冷气温度调高、在客厅放一条备用毯子等等。
当你再向下深挖,探究他为何晚上老是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进而发现原来他特别喜欢看深夜谈话性节目,总是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多了这层理解,思考解决方案的广度又能更扩张一些。针对他看深夜节目的习惯,可以建议他多买台电视摆在卧室里,或是购买有录影功能的电视,甚至花点小钱订阅线上节目,如此一来便不需要深夜守在客厅看喜爱的节目,自然也不会因此着凉感冒。
▋深层原因:人体基因的缺陷
分析完可能造成他反覆感冒发烧的生活习惯后,若再继续问,追问到最后,得到的解释可能会变成。
此一的例子想要传达的,是策略顾问在解决问题时,除了必须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外,还必须兼顾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也就是问题的(feasibility)。
针对的症状,是纯粹依照表层症状下的处方笺,则是发烧症状最表层的原因,可以很轻易地以解决。这两层解决方案在策略顾问的标準中,都属于的範畴,无法帮助客户(你的朋友)彻底解决问题。
然而,若持续深挖直到尽头,虽然会得到一个你很笃定可以一劳永逸地避免感冒发烧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破解人类基因密码、让人类的免疫系统毫无漏洞,但这显然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若不可行,对客户而言便没有价值。
策略顾问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根源的Sweet Spot:够深入,且具可解性。如同上述发烧的例子中,针对他的生活习惯上可改变、改进的部分,帮助他解决问题。
的概念在策略顾问的工作实务上,可说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中一个应用方式,是帮助你区别策略的影响力大小与可解程度高低。诊断公司问题时,一般而言,愈深层的原因,具有的影响力愈大;而愈容易解决的,即可解性愈高的,则是你愈能在短期内解决的。
若以简单的矩阵图做区分,即分别以议题的影响力(impact)与可解性(feasibility)作为两轴。一间公司出现经营问题,追究到最后,往往都能归结到公司文化或组织上的问题,而公司文化与组织虽然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解决的难度极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完整规划,以及耗费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可以视为公司的中长期策略方向,而短期策略则包括像是採购、通路、定价等等。
在实务上,一间公司表层症状下的原因,绝大多数都不是清楚可见的,因此几乎不会有解决一个问题、就能解决所有症状的情况。虽说如此,但根本原因往往不会超过三个,如果超过三个,通常代表你还没透澈地思考过问题的癥结点。下次当你遇到问题时(无论大小),先试试看找出三个根本原因,并用影响力与可解性来做初步评估,便能透过练习找到思考的诀窍。
解决问题的基本信念
策略顾问每天面对的,大部分是客户难解的经营问题。专案刚开始时,总是处于资讯轰炸、千头万绪的状态,通常无法第一天就找到问题的正解。此时,若能秉持专业问题解决者的基本信念,就会给自己更强大的信心。这些信念不只对于顾问业来说很重要,对于想要成为问题解决者(problem-solver),或是希望提升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人而言,同样很关键。
第一个信念: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你成为一个决策者,或者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时,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中,你所看到的问题都是複杂、纠结且难解的。有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必须由衷相信,这听来或许有些天真,但要是缺少了这个信念,可能会让你失去追根究柢的决心。
相信,会让你在碰到瓶颈时不轻言放弃,而是用加倍的努力去寻求解答。这份乐观的决心,是专业的问题解决者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第二个信念:可见的问题,都是表象问题
身为问题解决者,首先要有怀疑的精神,亦即相信任何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问题,都只是根本原因的。无论你是用什么方式去追根究柢,都一定要经过思考的过程才会发现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客户找上顾问公司时,手上通常会有一份问题清单,上面罗列出他们认为公司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但顾问实际上开始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时,最后找到的根本原因通常不会是客户最初所看到的。
身为问题解决者,如果缺少怀疑与好奇,就无法找到问题的真正核心。
第三个信念:20/80 法则
20/80 法则,是指每个问题背后一定有着 20%的关键点,能够帮助你解决剩下 80%的问题;而这 20%的关键点,也可以说是问题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策略顾问业便是奠基在 20/80 法则上。如果没有 20/80 法则,一般企业大可列张问题清单,然后见招拆招、一一解决所有表象问题,理当就能让企业毫无阻碍地持续成长。策略顾问的核心能力,完全建立在帮助客户集中资源,找出并解决那 20%的关键问题。
这三点之所以是(belief),原因在于它不是绝对的真理。你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抱持怀疑的态度。但对于致力于精进问题解决的人来说,这会是极为重要的观念转换。(我想你还喜欢:没有权力却要你负责更大任务?何飞鹏亲授4招解决又能升迁)
--------------------------------------------------------
本文节录自时报出版《BCG问题解决力:一生受用的策略顾问思考法》一书,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徐瑞廷,为波士顿顾问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领导BCG大中华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策略专项,同时是BCG高科技、媒体与电信(TMT)的大中华区负责人,负责BCG全球半导体与材料业务。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领导BCG大中华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策略专项,同时是BCG高科技、媒体与电信(TMT)的大中华区负责人,负责BCG全球半导体与材料业务。
在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策略谘询经历,历年协助许多高科技企业中长期战略、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策略的规划与执行,对消费性电子行业相关价值链,包括半导体、零件、终端与内容服务等有深入的研究。
加入BCG之前,曾于迪吉多公司(DEC)担任IC设计工程师,后于亚洲与美国的多家高科技新创公司担任高阶经理人。拥有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史丹佛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及圣塔克拉拉大学MBA学位。 协助编审与导读The BCG Way系列《假说思考》、《策略思考》、《论点思考》等书。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