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关沟通术看履历:如何用Media Pitch概念写履历,帮自己Pitch到好工作?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3-28 06:02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公关人生相谈室
本文目录:用Media Pitch概念写履历(点选可快速跳至章节阅读)一、有关係就没关係——关键字连连看二、小题大作,大题小作三、运用“加、减、乘、除”具象工作成果在担任代理商或企业公关时,除了常态性的新闻稿、媒体团访或是新产品/解决方案记者会外,其中一个不定期挑战度也最高的就是Media Pitch(对媒体主动进行採访邀约)。需要Media Pitch的时机,通常是有企业国外的高阶主管访台、有特定但不见得很主流(跟上当时流行议题)的议题想要透过媒体沟通,或是希望搭配Media Pitch进行议题的波段操作或公关策略铺排。
无论目的是哪个,想透过Media Pitch接触媒体,困难点就难在公关要行销的议题,或许不是一个具有时效性,或是主流媒体正在关注的议题,因为没有立即性,对媒体来说也没有非报导不可的需求。
因此,要在媒体的有限版位里抢佔篇幅,如果把自己手上的人物和议题进行包装,帮助接洽的记者对口可以理解该议题/人物的可报导价值、包括议题之于媒体读者的重要性、故事性、稀有性,帮助记者可以在採访编辑会议上可以提报主题,也能够获得编辑的採纳。
媒体需要有报导价值的议题,而企业需要媒体有限的媒体版位跟影响力,如何在有不同意图的出发点之外,一起协调并达成共同的目标,顺利完成一篇精彩的访谈或报导。Media Pitch若说是高端的公关沟通术也不为过。
某方面来说,这也跟求职者在撰写履历时的角度与意图如出一彻。企业需要求职者满足企业营运的特定需求,而求职者也需要企业场域,以应用自己的才能,用团队力量槓桿出更大的影响力,也得到一份可以实践自己职涯目标与理想的工作。
求职就是你对企业的独家Media Pitch在履历的编排与设计上,就好比跟媒体行销议题的信件,如何勾起对方的兴趣想了解更多,进而得到邀请面试,而让彼此有深入谈话的机会,这才是履历最重要的功能性目标。
如果以Media Pitch比拟履历撰写,或许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履历构思与撰写的参考。
一、有关係就没关係——关键字连连看在企业内待久了,通常会有一套专属于企业的沟通方式,无论是专业用语、沟通语气、文字表达或是行内人才知道的英文缩写,这些都是企业辨识对方是不是自己人的讯号。而撰写用人职缺说明的人,通常也有极大机会是第一或第二个看到求职者履历的人。
站在求职者的立场,最好的策略就是说行内人说的话,将职缺里的关键字都先标示出来,运用“扩充”与“联想”的方式,将关键字表面的字义进行扩充,比如:
“敏捷灵巧”可以诠释为学习可以举一反三、会看人脸色、可以多工处理不同任务等;“谨慎负责”可以诠释为由自己出手的工作成果通常不需要太多人帮忙审阅,可以节省合作伙伴时间,或是可以从无到有完成专案的规划、执行与结案。将企业标记的关键字埋入自已的履历中,并用过往实例证明自己的具体成果,可以塑造自己是求职企业行内人的印象,也有助于让自己的履历儘早通过履历筛选的窄门。
二、小题大作,大题小作在撰写履历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经历太多无法筛选,或是感觉自己的经历微不足道,不知道列了会有什么帮助。大部分的求职者,或许可能在过往经验中是担任部属或是在支援性质的角色,如后勤单位,因此很难想像自己的经历要怎么看起来有影响力?
然而,回到Media Pitch的原则,在没有迫切性的议题推动下,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履历看起来像回事呢?
或许可以用“小题大作,大题小作”的方式,将自己参与过的小组、部门、跨部门、对外沟通的专案都先列出,无论规模大小,先盘点自己在当中的贡献与产出,并从中筛选合适对应职缺需求的成果。
“小题大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自己没意识到,但其实对于专案成功有不可或缺角色的贡献;“大题小作”则是帮助我们把规模太大,感觉每个人都只是小螺丝钉的专案落地、具体化,成为对方听得懂的故事。
比如说,如果是大型的系统导入案,自己在当中只是负责技术文件的撰写,也可以描述自己撰写的技术文件,协助专案团队可以在OO次专案会议中顺利跟客户沟通,并在OO次会议中就敲定执行细节,最后系统成功导入,帮助客户节省OO%人力的投入。
三、运用“加、减、乘、除”具象工作成果在履历撰写上,往往会碰到不知道如何“有效”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因此往往会看到一些求职者的履历上,出现语焉不详的形容词,无论是还不错、水準之上、很多、极佳这种主观描述。
然而,就像是每个人对于饮食口味都有不同的偏好,每个人对于形容词的理解程度可能也大不相同。与其让用人单位看完履历依旧无法留下印象,Media Pitch强调重要性、故事性、稀有性的原则,一样可以借用在写履历上。
就像我们常看到财经媒体报导标题是“百货业绩目标冲120亿”、“电商飙出67倍销售佳绩”“新台币创1个月内最大贬幅”等,量化数据让我们有比较依据,也让我们在解读讯息时藉由数字的框架,创造了时间、幅度、影响力的立体感。
在履历的工作成果撰写上,也可以运用量化数据描述,翻译自己的工作成果,成为具体可想像与比较的意象。
“加”、“减”、“乘”、“除”简单来说,就是用国小数学,尽量让自己的工作成果可以数据化,以能在用人单位不到一分钟的履历审阅时间内,打造我们想要传达的印象。
举例如以下:
“加”:透过OOO行销方案,让某某活动营收,相较于去年增“加”200万“减”:透过OOO系统导入,让人均作业时间“减”少100分钟“乘”:透过OOO促销方案与异业合作,让年营收成长30%“除”:透过OOO流程优化,让同一专案所需人力为过往⅓只需要国小程度的数学,就可以让原本充斥着空泛形容词的履历,看起来好像更可以想像与具体化,用人单位也更可以想像,跟这位求职者一起工作后,可预期成果可能会是什么。
每个求职者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商品,如何为自已打造不只能隐恶扬善,还能大大加分并获得面试机会的履历,或许可以尝试用Media Pitch的思维与观点,为自己Pitch到一个好工作!
(原文标题:如何用Media Pitch的概念写履历,帮自己Pitch到一个好工作?)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