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下属不再欲言又止!一招闲聊改善主管的视力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5-07 21: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山田理(Cybozu副社长、组织战略室长)
我简单说明一下“闲聊”到底是什么。
大部分的公司,报告资讯的途径都是按照金字塔型的组织,从最底下的员工传给课长,再由几位课长传给部长,由几位部长传给本部长。也就是从下到上把资讯收集起来。
相反地,高层的想法与指令会由本部长传达给几位部长,由部长再告诉底下的几位课长,从上到下传播。
然而,这种“传话游戏”真的能正确传达当事人想表达的意图与细微的意义吗?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资讯遗失。能够把这些掉落的资讯捡起来的方法,就是“闲聊”。
Google与Meta等硅谷公司使用的“1on1”也是类似的方法。或许很多人都觉得“闲聊”应该和“1on1”很像。
事实上,“1on1”是一种沟通技巧,由主管针对员工面临的业务状况(有时是私生活),问出问题、烦恼、目标,并由主管进行引导或回馈,将员工引导到更适当的方向。另一方面,“闲聊”名副其实,就跟一般的“聊天”很像。
不需要议程,每个月一次(主管每週一次),一次三十分钟。话题不是业务报告或专案进度,而是我想了解员工心里的烦恼,确认他想做的事,掌握他的个性与士气高低。谈话时间很容易不小心就变成“说教”。这是最糟糕的。
我也常常把员工逼问得无处可逃。听说Cybozu里流传着这样的经典笑话:“『闲谈』的时候本部长一直追问我,根本就是逼供。”
……我自己听了也觉得很丢脸。因此,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想改变别人的想法”。
相信有些人会认为“听到对方的需求或不满,就必须做出具体的回应”,因而在準备不充分的状况下就给出建议。充满责任感,个性又体贴的前辈更容易做出这样的事。不过,“闲聊”单纯就只是“让团队成员说话的时间”。
重要的是,这三十分钟不是“为了主管安排的时间”,而是“为了团队成员安排的时间”。
如何让其他人开口说出真正的“事实”与个人的“解释”?话虽如此,当主管叫你过去,对你说“我们聊聊吧,你可以坦率一点,说什么都可以”,你能够立刻就侃侃而谈吗?应该没办法吧。老实说,我也不喜欢这种感觉。
尤其是刚刚开始“闲聊”时,公司正处于气氛不佳,业绩也遇到瓶颈,整个组织都停滞不前的撞墙期。有些人很害怕,担心“会在一对一的时间被骂”,也有人反对这项安排,觉得“明明有这么多事要做,为什么非得在这时候跟山田先生聊天”。说到底,他们对我并没有好感。
因此,我和他们的闲聊时间当然就会得到“没有问题”、“没什么特别的”这种欲言又止的反应。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不论他们跟我有没有直接的利害关係,也会因为“说出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说了某人的坏话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等等原因,难以说出自己的心声。
不过,我的想法是“无法说出心声是很正常的”。正因如此,主管自己和“团队全员”一对一谈话才有意义。
当我不屈不挠, 持续询问团队成员“最近如何?”、“你在做些什么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扰?”之后,有一次,员工A突然这么回答:“最近,B和C好像有点冲突。”
之后,我和B谈话时也有询问“最近如何?”B回答:“没有问题,一切都很顺利。”我心里就有了底。
接着轮到我和C谈话,当我询问C“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扰?”时,C也回答“没问题。”不过,我已经听到A说“B和C好像有点冲突”,因此再次询问:“是这样啊,你在这个专案跟B共事,有没有什么状况?”
一问之下,C有点吃惊地回答:“原来您已经听说了。”接着又说:“其实……我想朝这个方向去做,但B好像不赞成,他似乎很难理解我的想法。”我终于得到了新的资讯。
接着,我又在下一次“闲聊”时问B:“这个专案好像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为什么你反对?”B回答:“是因为D部长的指示。”
下一步,我就去询问D部长:“B说这是你的指示,是真的吗?”D部长的回应是:“咦?我没有说过这种话啊……可能是他把我的假设当真了吧。原来如此,所以他们最近才会意见不合。”
如何呢?
把听到的消息像滚雪球一样一一求证,就会发现很多矛盾之处。无论是不是真心话,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背后都会有它的意图。从上到下用俯瞰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看到的事物完全不一样。
即使事实只有一个,也会有一百种解释。公司里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状况。没有人会一开始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所以,我才要和一百个人谈话。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