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公司一定要IPO吗?上市/上柜/兴柜有什么不同?104杨基宽叹理想与获利,两难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6-11 16:00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104职场力》
本文目录公司上市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吗?上市是为了募资还是虚荣?上市后,是理想与获利的两难科普时间:“IPO”、“上市上柜”、“兴柜”Q:IPO是什么?上市柜就是IPO吗?Q:申请在台上市有哪些流程?Q:上市、上柜、兴柜有什么不同?公司上市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吗?被投资者询问未来上市柜计画,代表公司很有前景,值得恭喜。开公司就该冲上市柜,这样才算成功吗?以下我们从创业者以及投资者不同立场去了解“他们如何看待一家公司上市”。
104资讯科技董事长杨基宽以过来人建议原PO“先问自己,你的公司真有上市募资的必要,还是因为虚荣心想上市?”他举104人力银行上市为例,以下为原文:
上市是为了募资还是虚荣?我在2020 & 2021陆续关闭了心中的两个理想国,第一个理想国是帮小孩找天赋的产品叫“104Star”,它的使命是藉由纪录小朋友平日行为来找出他们擅长的天赋。会做这个产品,是因为我们发现,104的使命不只是帮上班族找到工作,更要帮他们找到方向。但假如104只在他们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才参与,我认为为时已晚,因此才要从小就帮他们找到天赋。
第二个理想国,是帮高龄长者创造有尊严的照顾模式,这产品叫“104银髮银行”,使命是让长者从过去的“吃饱睡饱不要动”的消极照顾模式,进化到“帮长者恢复行为能力”的积极照顾模式,我们称做“自立照顾模式”。
为什么我要停下这二个对社会很重要的服务呢?
其实104从一开始创立就不需要外部资金,因为我们可以从稳定获利中得到所需要的资金,既然不需要外部资金,当初还要上市有主要二个原因:
因为在1996年台湾还没有本土性网路公司上市,而当时公司的经营绩效很好,若104上市,可以作为其他网路公司的榜样。当时有很多员工都是股东,上市可以让他们手中的股票变现,当然,一直没卖出股票的员工从股利中应该会获利更多。上市后,是理想与获利的两难上市后,我必须考量到股东对获利的期待。其实股东的获利要求也没有不合理,因为“104Star”、“104银髮银行”这二个新服务在经过5年发展,还是看不到具体商业价值。这对每年投资2-30%的预算比例在研发上的104来说,实在很难对国外投资者有个合理的交代,因为他们已经给了你5年。
这就是你的两难。
投资者的眼光是获利的可能性、创业者的眼光是理想的可能性。
一旦选择上市,你必须尊重投资者的立场,因为他们也必须向自己的股东交代。
我从这件事学到什么?
若将来你的公司没有一定要对外募资,就不值得为了上市的虚名而上市,因为当你必须在获利与理想间维持平衡的时候, 你就失去坚持理想的自由了。
我未来的新公司的经营原则是,将公司经营到符合上市资格是基本的责任,但不会上市,然后将获利分成三等份:1/3分给员工、1/3分给股东、剩下的1/3再投入研发。因为这样做的最大受益者是员工与公司的未来性,并对得起当初成立公司的初衷。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