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涯规划好难选择,要换工作、考证照吗?3步骤教你做出关键决定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6-19 21:00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Cindy Lu(职场C引力)
本文目录:面对职涯规划选择,3步骤做决定(点击可快速前往)
1. 整体生活目标的优先排序2. 当前职涯选项的落点3. 用达成目标的关键条件增加或删除选项补充条件:思考时间限制“目前的工作工时长但薪水高,有另一个工作机会上下班时间比较正常,但薪水低一点,要换吗?”
“有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开了更高的职位给我,但公司感觉不太稳定,要去拚拚看吗?”
“觉得目前的工作往上发展有点瓶颈,要不要去唸个MBA帮自己加分?”
“想转职但没有相关经验,要不要先去考相关的证照?”
这些都是我常听到职场工作者提出的职涯选择难题。而这些选择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为背后考量的不单纯只是职涯发展,还同时綑绑了对生活其他层面的期望,例如:小孩的陪伴、稳定的收入、身心的健康、个人的热情喜好……等。绑进来的因素越多,就越难做决定。
当手边有不同的选择要做决定时,我喜欢用“以终为始”的概念来启动整个决策流程,先想清楚最后想抵达的是怎么样的地方,再回推路径,顺着路径往回走就能看到现在应该从哪个选项出发。具体的作法可以分成3个步骤:
1. 整体生活目标的优先排序暂时把目前要做的职涯选择放在旁边,先将生活里重视的各种目标(如:职位升迁、家人陪伴、满足个人热情喜好、收入稳定或增加、身心健康等)列出来,做现阶段的重要性排序,透过强迫排序来帮助自己釐清当下最在意的是什么。
接着试想––怎么样的排列组合才有机会让现阶段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最大化?而在最差的状况下,如果只能顾及排序最优先的这个目标,这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需要确保这个排序满足的是个人对生活的期望,而不是社会价值观。这个优先顺序也会跟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做改变,需要不定期的回顾。
2. 当前职涯选项的落点有了现阶段的整体生活目标排序,接着就可以把目前的职涯选择拿出来做比对,看看不同选项支持的是哪几个生活目标的达成,而这几个生活目标的排序是在前还是在后。
假设一个人的生活目标排序是:职位升迁>满足个人热情>收入增加>身心健康>家人陪伴,把工作选项拿来比对后会发现:“工时长但薪水高”的工作支持的是收入增加的目标;而“上下班时间正常,但薪水低一点”的工作支持的是身心健康或家人陪伴的目标。根据自己的排序,目前就应该选择薪水高的那份工作。除非之后有提供更好职位或是更符合个人喜好的工作机会,再重新做评估。
而当另一个人的生活目标排序是:收入稳定>家人陪伴>职位升迁>身心健康>满足个人热情时,就应该选择留在相对稳定的原工作,而不是冒险为了更高的职位换到另一家不稳定的公司。
3. 用达成目标的关键条件增加或删除选项有时候手边的不同选项单纯只跟“职涯发展”相关,例如开头提到的“要不要唸个MBA?”和“要不要考个证照?”。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进一步釐清目前考虑要做的是不是达成理想职涯目标的必要选项。
问题举例:要不要唸个MBA?
希望能顺利的向上发展,MBA学位是关键吗?在这个产业、这家公司里,上面的主管都有MBA学位吗?如果不是,那他们都是因为符合什么条件、有什么表现才当上主管的?自己现在面临的瓶颈是什么造成的?透过这个釐清的过程,也许你会发现拿MBA学位只是一个nice to have而不是must have的选项,对你个人的成长或许有一些帮助,但不是帮助你向上发展的必要选项。
评估过后,也许你会决定删掉读MBA这个选项,改把精力放在其他更能帮助你达标的关键,例如:争取注意力高的大专案来做、改变自己和主管的沟通方式、甚至是直接对外找更好的职位。可以参考过去的这篇文章“想升迁? 在这4方面展现成熟度”。
问题举例:要不要考个证照?
以想转职的目标来说,想去的产业和职位有多看重证照呢?如果证照不是入门的必要条件,那就应该转而去研究:
该产业里对其他产业经验的人接受度有高?顺利转职的人通常都是怎么切入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可以参考?藉由这些讯息的收集帮自己列出考证照之外的其他努力方向,或是让自己知道这个转职的目标其实很难达成,并不实际。关于转职前应该做的各种研究评估,可以参考“求职不徬徨从确立目标开始”。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