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软体的侵权风险不容侥倖!企业智财教育及风险管理应从小处落实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6-22 10:59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袁如陵(专利师)
台中地检署于2024年4月对大立光数名员工提起公诉,罪名包括违反着作权法、诈欺等罪,其中包括大立光研发总处长,但董事长林恩平则获不起诉。
根据媒体报导,大立光的研发总处长,要求属下研究如何破解原告的商用软体,且这些盗版软体被安装于大立光的机台上长达数年之久。大立光针对侵权的事实,几乎无法做出任何有力的反击。
坐拥庞大专利资产的大立光,向来给人极为重视智慧财产权的形象。而董事长林恩平则以“老实”闻名于市场。这样的一家知名企业,为何犯下如此的错误?
企业採购软体有眉角企业内部所使用的软体,通常有几个来源:
须付费使用的外部商用软体:例如微软的 Windows 作业系统及 Office 软体,通常是以序号来确认是否为正版软体。要特别注意的是,许多商用软体也有较便宜的“个人版”、“家用版”、“教育版”,甚至是供其他国家使用的版本,这些如果在企业内部使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另外,许多企业营运所必须的 CRM、ERP、POS等系统,也都是商用软体。现在许多商用软体也都从单机版转向订阅服务,并以使用者的公司邮件信箱作为帐号进行控制。可供商用的免费软体:办公室常用的档案压缩软体 7-Zip 就属于此种。然而,这也是大部分员工会产生混淆的地方。例如同样是压缩软体,常见的 WinRAR 就不是免费软体,虽然试用期结束后会跳出购买的提醒视窗,但却仍然能够使用,所以常常被当作免费软体,但其实是违法使用。软体开发商很少对个人使用者动手,但在公司内部使用则是很大的风险。企业内部自行开发:当企业有一定的规模,也有强大的 IT 团队时,可自行开发软体,并随企业规模及需求调整、客製化。除了有机会降低成本外,对于资安控管也颇有帮助。此次事件中所涉及的就是第一种外部商用软体。一般来说,企业每年在採购时,都会依需要的数量编列预算,再与厂商购买合法授权使用。然而有时因为公司所购买的授权数不足,员工为了工作方便,会自行从网路上下载不可商用的试用版、单机版使用,事实上都是侵权行为。这些状况有时是员工一时不察,有时是公司上层默许,在此就不加以讨论。
有趣的是,许多软体开发商也默许这样的行为发生,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是给客户的一种“优惠”来处理。只要客户今年维持差不多的採购量,业务何苦去得罪客户?除非在情况较为严重,或是原厂侦测到有非法使用,才会“友善地”提醒一下使用者,最终多半是由企业多买几套合法授权,表达有诚意解决后了事。这虽然不能说是正规的方法,但也绝不罕见。
然而,这样的作法都会是企业内部的未爆弹,虽然短期内能够降低採购软体的费用,但如果厂商真的找上门来,或趁势要胁,企业恐怕得连本带利把先前省下的费用全部亏回去。就像此次的大立光事件,德商一开口就是高达十亿的天价。因此企业应该确实计算需要的软体套数,如果预算不足,也应透过议价的过程与厂商讨论解决方案,或改用其他负担的起的软体,切勿因小失大。
软体检测,是为了资安还是着作权?为避免员工任意安装软体,大型企业的资讯单位通常在电脑内都已经将安装软体的权限上锁。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还是会出现漏网之鱼,所以具规模之企业通常都会定期稽核员工电脑,确认是否有安装非法软体。
然而,就笔者观察,企业扫瞄电脑通常是由资讯单位所执行,目的大多只是担心员工擅自安装软体,而造成电脑故障、骇客入侵、病毒破坏、机敏资料外洩等风险,但“不应使用非法软体”的意识仍十分薄弱。
如果公司内部的相关单位,例如法务/法遵/稽核单位能与资讯单位合作,将尊重智财权作为定期扫瞄电脑的另外一个目的,并趁机加以宣导,对于员工教育可以有一箭双鵰的效果。内容不需要从艰涩的着作权法着手,而可以教导员工辨识不同版本的软体,例如企业版、家用版、试用版,或是免费软体、共享软体的差别开始。
从小处着手,做好智财教育大立光在股东会中表示:“公司向来要求同仁恪遵各项法规以及软体使用规定,更已全面检讨并重新审视现行内控流程,加强员工教育训练,提升每位员工对于智财权的了解及重视,以避免再有类似争议。”
这代表大立光原本就有软体使用规定以及员工训练,那为什么在本次事件中完全失灵?常见的原因是,大公司的规定多如牛毛,一般员工难以一一遵循。对于徒具形式的教育训练、宣导,员工也常常是上完课就忘记。回到这件案子,如果大立光的智财训练有成效,绝不可能发生从研发总处长、副处长、课长、工程师都参与到侵权行为的状况。另一个可能性是员工了解尊重他人智财权的重要性,只是没有人愿意展现道德勇气,这又是另一个企业文化形塑的问题了,在此不加赘述。
根据媒体报导,本次事件是由大立光职员“A先生”向原厂举发。A 先生表示,常在公司内听到同仁及主管分享如何破解正版软体,还夸口称“破解方法很简单,还让公司省非常多钱”。如果此番言论为真,代表大立光的教育训练果然只是形象工程。如果经过此事后,大立光只是要求下属检讨内部流程,或是再多安排几场教育训练,笔者敢肯定也是虚晃一招,将是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的。
要在公司内部做好智财教育其实不难。最好的方法是由主管带头,在日常作业中的小事中落实智财观念即可。例如内部使用的简报,其中的文字、图片若非自行创作,都要标注来源。另外也可以教导员工从合法的内容平台取得免费的素材来使用,以图片来说,Pexel、Shutterstock 等网站就有很多免费又高品质的素材可以使用,不应、也没有必要随意下载没有授权的网路图片。
从小事开始落实,即使没有公司规定,员工也自然会逐渐培养起智财意识,再潜移默化之下,自然会在踏入智财权灰色地带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间接保护到公司的利益。
员工要学会保护自己许多社会新鲜人可能并不清楚,若侵犯他人软体着作权,是有民事及刑事责任的,也就是说,除了赔偿金之外,实际侵害他人着作权的人(通常是员工),除了赔钱还可能必须入狱,甚至留下案底而影响未来就业。所以员工自身应该要时时警觉,不要一时疏忽而为了一份工作毁掉自己的人生。
在本案中,选择不付钱买软体的是大立光公司,但被地检署起诉的却是基层员工,董事长、总经理则得以脱身。如果这些员工老早就知道可能担负罪名,不知是否仍会做出相同的决定。只是为了当个乖巧的员工而以身犯险,真的划算吗?
公司应展现爱护员工的胸襟大立光董事长在股东会中表示,软体商想多拿不该拿的部分,并且还说“这站在我的立场,我是不接受的。”
事实上,无论对方的态度有多恶劣,本次事件仍是大立光犯错在先。对于大立光这样的指标企业来说,应该以尽快拯救自己的员工于水火为首要目标。如果能用一些花费重新取回员工的信任,何乐而不为?若执着于跟对方的意气之争,恐怕会失去更多员工的信赖。
(原文标题:从大立光侵权事件,谈企业智财教育及风险管理)
本文为作者投稿,获授权同意于《职场力》刊载 >> 欢迎投稿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