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会消失吗?AI时代来袭,吴淡如示警:这7种工作迟早被取代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1-08 06:03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知名作家 吴淡如
在疫情刚开始时,网路上流传一个笑话:。作家吴淡如在新书《人生实用商学院:富有是一种选择》提到,疫情后,有不少人被迫失业,大部分还是跟产业类别有关,比如对旅游服务业来说,这个冬天还真是漫长。
衡量国家经济好不好,失业率是指标。景气好,企业就会招募更多员工,失业率降低,大家都能赚到钱;相反的,景气不好,企业经营不下去只好裁员,失业率就会上升。
但统计数字背后,其实还有一些眉角,尤其现在劳动型态已有大幅的改变,谁是失业者?除了我们一般认知的没工作的人,也可能指的是在家工作的自由业者,有些人退出上班族行列变成自己接案或网红,但收入可能更高;当红YouTuber 也可能被列入失业者,不过他们的收入或许比99% 的人还高。
有没有你?
在后疫情时代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经济成长率虽然在疫情当下重挫,但是反弹也很快,不少国家甚至股市创新高,但是就业人口一直没有上升。在人力银行的大数据统计里,列出了几种消失中的职务。因为它是用来统计的,这些职务本来的从业人员就不多,所以似乎没引起太大震撼。不过这些职务在台湾经济发展史中都曾经是铁饭碗。
在我看来,它会因 IT 进步和而不再被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份资料里,我会分析我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但是有一件事情请你要先记住:时代改变得很快,这 7 个职务背后,也许正还有 700 个工作,是未来很有可能消失的。
不要当抗拒时代浪潮的人!
什么叫被 IT 进步淘汰?报社有很长一段时间,用的都是铅字排版。当时他们很重要,甚至比记者还大。记者稿子常写到很晚,隔天就要出报,得有人来把记者的手稿排成铅字。时间有限,必须排得又快又準确,老手的薪水很高,也有权力对写太慢的记者叫嚣,以前我服务的报社,还曾看过一家人都靠排铅字维生。
90年代开始,报社要求记者用电脑打字写稿,当时还是有记者抗拒电脑打字,甚至有坚决不学的。后来所有记者和编辑部都会用电脑排版,铅字排版工人当然就不必存在了,排多快都没用,那一整个家族都失业了。
随着 AI 愈来愈成熟,被取代的工作会愈来愈多。只要是高度标準化工作,可以重複的工作被AI 取代的机率就愈高。其实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地方,就像电台主持人。但是自媒体的Podcast 兴起了,只要你的声音受欢迎、谈话有内容或有趣,仍然会找到发挥才能的空间。
而且这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比较不被政策限制,获利模式也更多元化了。只要符合平台规则,获利空间更有弹性。自媒体发展蓬勃,传统主流媒体已经变成触了礁的铁达尼号,虽然一时沉不下去,但也不会再度辉煌的浮出海面航行。老兵不死,但一定慢慢凋零。
同样的,派报生的需求也将愈来愈少,因为实体报社纷纷倒闭,现在每个企业都发展新媒体,投放广告更有效率。传统媒体输给的不是同业,而是新科技。所有的平台转型就跟历史上的革命一样,都是被外部革命推翻,成为时代的眼泪。很难从内部改革而进化。
工作会消失,但能力不会!
没有功用,就领不到钱。很简单的道理,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的工作。虽然旧的产业、企业或职位会被淘汰,但是有一种东西不会,那就是能力。不管你做的是全职工作还是兼职工作,有某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很重要。你在工作过程不能只累积薪水,累积单一技能,你还要培养多元的技术,不时得注意、学习新技能。
请不要只是为了钱而工作,请用学习来提升自己,不要急着增加蝇头小利,要拥有与时俱进的能力。所有问题都是预防胜于治疗,当你看到自己的工作正在消失才做调整,都已经有点晚了。
请保持成长心态,当时代转变,不要抗拒改变。如果你真心喜欢这个行业,那就好好磨练经验锻鍊创意,培养多元能力,就算你自认没专长,若能够让顾客感觉遇到你真温暖,你也会变成战胜 AI 的人!(我想你还喜欢:坚持领多少钱做多少事?面对升迁机会,为何总是跳过你?)
本文节录自时报出版《人生实用商学院:富有是一种选择》一书,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吴淡如,台大法律系学士、台大中文研究所、台大EMBA丶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硕士、岳麓书院历史学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瑞士分校)商学博士班就读中。
右脑是文青构思故事,左脑是商人分析经济局势,同时也是一位实战派。经营餐厅、民宿、房地产租赁公司与电商平台。人生至今秉持一件事情,持续学习,就连2020年年底才成立的吴淡如人生实用商学院( Podcast) 至今坚持每日更新,不只让听众成长,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如今已经成为台湾排行榜前五名的Podcast节目,在台湾下载量超过2亿。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