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只是陈述事实,却让顾客感到不舒服!遇到这些服务情境为何少说一点为宜?
- 匿名
- 求职攻略
- 2024-01-10 21: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 / 陈丽卿形象管理学院
朋友与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她到一家spa按摩,手机刚好快没电了,于是礼貌地询问店家方不方便借充电线。她知道店家并没有出借的义务,因此只是碰碰运气提出,心中也做好了被拒绝的準备。然而服务人员的反应却是:只是询问,却莫名受到一番,让她错愕不已。
服务人员错了吗?平心而论,服务人员并没有,但是不够圆融,因此造成客户心中不舒服的感受。
这正是我为企业进行服务训练时,常会强调的一点:我们常以为好的服务就是愈多愈好,然而,有时候服务得的关键,其实在于懂得什么事情少说一点。
以下就是在服务情境中,的几件事:
1. 透露多余资讯
对客户来说没有帮助的资讯,就不用透露给他知道。例如前面的例子中,,对我的朋友而言就是多余的资讯,多知道这点不仅无益,还可能引起负面情绪。这时只要说:就可以了。
2. 以尊称
很多人会试图以称呼来表示尊敬,就是恶名昭彰的例子。我不只一次听到女性学员说。奉劝大家,称呼女性客户(或所有不认识的女性),最安全,接受度因人而异,但就是不要用,更别说是!
3. 预设对方的关係
有位朋友天生少年白,与先生出门常被服务人员以为是先生的,让她难过又沮丧。确实,现代人的年龄愈来愈难从外表推测出来;即便推测出年龄,也不见得就能代表彼此的关係;而即使推定出关係,对方也不见得想被那样称呼!所以建议你,即使从对方的外型与互动模式,能够大致推测出对方的关係,在他们没有主动确认之前,也不要主动预设,而用中性的称呼(如先生、小姐)就可以了。
4. 预设对方的需求
最后,请不要预设对方的需求,即使以你的专业,一下就看出对方可以更好的点,但除非对方自己提出,否则就不需要提。以下这些都是常见的地雷:
服饰店员:你穿这件看起来变瘦变年轻了!
客户心想:我本来很胖、很老吗?
医美人员:这几块斑打掉,脸会更乾净。
客户心想:但我一点也不在意这些斑呀!
髮型设计师:您这边头髮比较少,我帮您剪一个可以盖过来的弧度!
客户心想:我头髮少!?
更好的问法是:用引导的方式,带领客户自己说出来,再用专业来协助他。千万不要在一开始就预设他的需求,如果他并不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反而还会产生负面观感,觉得自己被你评断、被你贴标籤了。
常有人说,服务业进入门槛低,是份谁都能做的工作,但我认为:入行或许不难,但要做得精彩,并不容易。因爲服务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还得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前瞻力,以及追求好还要更好的职人精神。期待这篇文章能协助更多想提升服务品质,却不知如何下手的你---或许,就从开始吧!(我想你还喜欢:用餐被叫瞬间暴怒!服务业员工究竟该怎么称呼客人?)
-------------------------------------------------------
本文经陈丽卿形象管理学院授权刊登,原文刊载于此,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陈丽卿
CEO魅力领导教练,创办人,众多企业CEO倚重的形象管理顾问,协助上万名人士形塑个人魅力,媒体讚誉为。曾辅导案例包括:台湾高铁、LEXUS凌志、国泰世华银行、宏达电子、中国美的集团…等,至今已逾上千家。
美国亚历桑纳大学织品服装硕士,曾任美国服装设计师,自创Zoe Rao品牌。20余年专注致力于,并着有《成功礼仪:你的品牌符号学》、《穿对,更成功》等 20 余本形象管理专业书籍。
※最新着作《魅力领导学:CEO魅力教练解析领导者的35个形象策略题》,教您从外在衣着形象到肢体气势提升领导效能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