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能提升个人工作价值!熊本熊之父水野学:品味好坏决定你的竞争力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1-18 15: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有些人认为。反正自己既不是创意总监也不是设计师,从事的工作似乎也不会受到品味好坏的影响,平时讲到品味,大概只有挑选衣服的场合吧……。
我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想法。我并不觉得有任何一项工作不需要品味。就算真的不需要,身为一名商务人士,品味好的人一定也比品味差的人占有优势。
品味是使无法量化的现象呈现最佳状态的能力,是每个人天生都拥有的能力。
如何运用品味打造价值?以为举例
若以水作比喻,品味就像是每个人原本都拥有的水。
有些人会去思考如何在最适当的时刻端出最适当的水,用理想的方式呈现。比方说,炎炎夏日,就在冰凉的水中加入几滴柠檬汁,冬天则沖泡一入口就让身心温暖的热茶。
有些人则从来不在意这些,永远端出同样的水。比方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凉掉了、喝起来不太新鲜的水。
前者就是品味好的人,后者就是品味差的人。相较之下,谁会受到欢迎,就是一目了然。
再接着以水当例子来思考品味。
在高度经济成长期,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只要能大量且迅速地端出水来,不会有人在乎品质,当然也不在乎口味或呈现方式──换句话说,这是的时代。
然而,到了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后期,大家开始追求水的品质及安全性,使得各项技术开始发展。精緻的水、乾净的水、硷性电解质水纷纷诞生,进入了、的时代。
但是技术的改良,最后仍会到达极限,随着各个企业或国家的技术能力逐渐提升,就成了基本要件。一旦优质的水变得理所当然,就不会产生附加价值与利润,最后就会演变成技术难以突破、企业也难以成长的大环境。
日本实在非常幸运,安然度过了泡沫经济崩坏后的金融危机,紧接着又有IT革命的刺激,让社会经济得以重生,但却即将遭遇瓶颈。
过去日本凭藉着技术能力,发展重心偏向製造生产,结果就像抱着渐渐卖不出去的,苦无销售对象。
当技术突破陷入停滞期,需要更好的品味来突破
全世界都陷入类似的困境,但还是有人能够不断端出最新款的,那就是过去由贾伯斯(Steve Jobs)领导的苹果公司。无论从功能、外观或其他各个面向来看,这家公司的产品都具体展现了品味;让电脑的製造不只仰赖技术,也结合精湛的美感与品味。
未来,各种技术能力还是可能大幅成长,但我却觉得近期内会出现一段停滞期。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好的品味。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品味。更重要的是,品味也关係到企业的存续。就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即便是同等能力的商务人士,也会因为品味的差异而产生差距。
提升品味,就等于提升专业能力
我将归纳整理一些能立即派上用场的简单诀窍,说明商业人士该如何培养品味。
在现代社会中,品味是一种礼仪
,这些人基本上应该都是知识丰富的人,而这类知识丰富的人通常也会是工作表现优异的人。
只要是知识丰富的人,在与上司或客户互动时,很容易就能领会对方的专业,并能参照自己认知的,巧妙地与对方。只要能够顺利与对方同调,就能加深彼此的理解。
知识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只要收集得越多,就越能迅速地收集到优质的资讯。遇到不懂的事物时,能够从上司、同事或部属身上吸收知识的人,通常也会因为习惯露出,知识自然会有所增长。相反地,遇到不懂的事情却没作为的人,不管到了任何地方,也不会有所作为。
更有甚者,当一个人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知识时,会自动自发地成为聆听者,而这么做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大幅改善这项沟通能力的技巧。
提到,很多人都会着重在如何传达想法并表达自己;然而,沟通的真谛并不在,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跟一样重要、甚至比更重要的。
要学会配合对方的专业来调整自己的频率,更仔细去聆听对方所说的话,因为对话中的专业知识,正是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养分。
就我个人的看法,品味好的人如果无法提升工作能力,反而是很奇怪的事。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品味好的人应该也能自然地有所成长。
虽然我已经重申过好多次,但这一点实在非常重要,加上众人根深蒂固的误解,所以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一再重複。
培养品味需要不断学习
good design company的製作人、同时是我妻子的由纪子,也曾是受困于错误想法的其中一人,认为自己。过去她在电视台担任导播时,每当被问到:、她的回答总是:然后交由擅长的前辈全权处理。
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或许也是因为当时的整体环境,可以容忍这种错误的观念吧。
不过,时代已经不同了。在短短十年之内,品味的必要性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电视台或製造商,可以容许的工作都在逐渐减少。
不懂并不是因为,而是。
遇到需要判断哪个商标比较合适时,只要翻翻几本有关字型跟商标设计的书籍,再上网收集一些资讯,应该就能抓到大致的方向。只要翻一翻设计书籍,就能看到里面写着许多关于字距、行距或特殊字型的简单说明。
随着知识的累积,对于品味的自卑情结也会慢慢消失。例如由纪子在婚后考虑来我的公司帮忙时,原本非常苦恼──可是进公司三个月之后,不知不觉就懂得该如何对设计师下指示了。
对于设计工作的流程和专业用语,她完全是门外汉,所以一开始,她非常仔细地聆听其他人在公司里的互动内容,包括我给设计师的建议、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值得採用的理由、设计师彼此提出修正想法的谈话内容等等。不久之后,她就发现。就像上一章里提到的,她从对话中学到了不少。
到了最后,即使是一般认定为设计师的所决定的部分,她也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且每个意见都非常中肯,因为她已经累积了许多与设计产出有关的具体知识,才能不断提出新的点子。
good design company还有另一位製作人,过去她任职于航空公司,也是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但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培养出设计的品味,工作表现十分出色,称她是艺术总监也不为过,不但能精确整合设计师,我对她的也百分之百地信任。
为什么能提升设计品味呢?箇中原因,两人的见解完全一致:
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重点是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仔细研究,该知道的事情就努力学习。经由每日不断自我锻鍊,才能提升工作的品味。(我想你还喜欢:新公司提供免费点心好诱人?小心4个坏习惯毁了你的职场品味)
--------------------------------------------------------
本文节录自时报出版《品味,从知识开始:日本设计天王打造百亿畅销品牌的美学思考术》一书,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简介
水野 学 みずの まなぶ
创意总监
good design company代表取缔役
庆应义塾大学特别客座副教授
1972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
1998年成立good design company,其设计理念强调除了美感,也要兼具销售力。
工作内容涉及品牌打造的各个面向:从基本的商标、产品企划、包装,到室内设计、顾问等等。
主要作品有:
NTT Docomo iD、熊本县官方吉祥物、日本农林水产省CI、
UNIQLO、台湾7-11、Adidas、J-WAVE、
宇多田光、椎名林檎、
中川正七商店、久原本家、兴和FLANDERS LINEN、ANA
TOKYO SMART DRIVER、VERY╳Bridgestone联名自行车等。
曾荣获世界三大广告奖金牌奖、CLIO Awards银牌奖等多项国际及日本国内之奖项。
着有《good design company的工作》、《点子黏着剂》、《产出的开关》等书。
译者简介
叶韦利Lica Yeh
1974年生。专职主妇译者。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