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职场没有真友谊?想和同事当朋友先留意这3件事
- 匿名
- 职场学习
- 2024-02-08 12: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公关人生相谈室
Anna和Elsa在大学毕业后,先后进入了同一家公关公司任职担任最基层的AE (Account Executive),进入了同一个团队。两人因为年纪相仿,加上两个人刚好都喜欢同一个韩团偶像,加上工作上朝夕相处,不但会互相帮忙买早餐,去iBon轮流排队抢演唱会的票,也很常一起加班,很快就变成了好朋友。Anna个性大喇喇不拘小节,Elsa比较内向细心,虽然都被分配到差不多的工作,但在工作品质上仍看得出有些落差。
在最简单、用来确认媒体活动出席状态的RSVP表製作上,Anna不知为什么,每次交每次都有错,不是没有按照客户想要的排序,就是媒体回覆状态没写清楚,不知道对方是会来还是没有要来,RSVP表被退回去好几次,也改了好几次。后来,主管索性就让 Elsa接手收拾Anna没做好的事情,以节省时间。
除了这个之外,明明Anna负责活动场地,Elsa好心一起陪Anna场勘回来,还被Anna要求去联繫饭店问清楚在现场没丈量的设备规格跟尺寸。一次、两次下来,Elsa有满满的怨言却不敢说,只能慢慢疏离Anna,做好自己的事情后就赶快下班,避免被Anna没做好的事情甩锅到头上。
许多新鲜人刚从学校的环境中步入社会,还带着校园中那种单纯浪漫的想像,觉得应该可以在职场中大展身手,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上的希望其实都有可能,但都基于很多前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你必须先是个同事,才有资格当别人的朋友。此话怎说呢?
职场上的关係,与其说是个家庭,倒不如说像支球队,大家基于各自的目标集结,目的是打赢球赛、拿到名次,为球队赚得名次跟周边商品代言等商业效益。而在公司的大家,也是为了出卖技能、知识能换得可以生活的薪水,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换得最大的金钱报偿是最务实的目标。
所谓同事一场,就是一同共事,一起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在分工仔细的大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公司营运目标的一小部分,而任何一个人出包,都会造成其他人的困扰或任务的延宕。身为职场新鲜人或新人,除了让自己在组织有能见度、多认识其他人或广结善缘外,其实还有最重要的几个认知和任务:
1. 朋友不是职场人设,佣兵才是
不对同事跟共事关係保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许会减少失望程度。每个人的职位、薪资对应的是组织赋予个人产出跟产值的期待。就像是职业球员的高额签约金,背后代表的是庞大的运动链产业跟代言商机。你的同事跟你一样,都是被人聘请的,被组织期待能立下数倍于薪水条上数字的战功,而不是来交朋友的。平平都是,在前线奋斗理所当然,最怕是没立下战功还当拖累同事的猪队友,成为无法共事的同事,更别说是当朋友了。
2. 迅速建立小小战功,建立个人路线印象认知
你在职场上一定遇过某些人,老闆要去谈生意一定要他在,或是有什么任务第一个被点名?这群被钦点的人,除了经验或年资外,往往都有种的明显路线。在新人时期,在大家对你一无所知时,如何把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产生连结就更显重要。无论是统筹公司的内外部活动、成为资深同事解决麻烦事的帮手,或担任大老闆随行的翻译或技术顾问;就像是Stephen Curry之于三分球,或是Steve Jobs之于iPhone,你的个人路线让人印象越深刻,你就越有机会从舞台边陲移到舞台中心,用专业赚取信任。
3. 交浅不言深,关係不在情还在才是真朋友
职场跟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你的同事通常跟你互补程度大于同质性,就像是职业球队一样,每个人的攻守位置不同,也只有大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才有机会打场好球,或完成一项艰鉅的任务。职场也同球场,能在工作之外有交情很好,没有也没关係,毕竟职场的利益纠葛、升迁、人事、派系等複杂关係,在在都牵动着在其中的每个人。专业工作者能为自己架起最好的保护伞,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上求表现,用专业与其他人共事,交换专业上的尊重,才有机会建立可长可久的共事关係。
在你自己或同事离开职场后,能继续保持联络的,通常是在同事关係外,还有一起历经大专案、业务挑战,在其中建立革命情感的人,而也就是这些人,会伴随着你的职涯,成为可倾吐、可谘询、可商量与一起成长的良师益友。(我想你还喜欢:职场要的是交情不是友情!这几个秘密千万别和同事说)
文章获公关人生相谈室粉丝专页授权,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张塔莎,人生关键字有国际关係、翻译、科技、公关等,喜好文学、阅读和吸收各种新知,也关心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希望科技能成就更多的善,而非成为主宰与监控世界的老大哥。 平日在FB粉丝页笔耕,分享公关、科技、职涯等主题的观察,希望能透过自己走过的路,为后进的同好点起一盏引路的光。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