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混日子吗?快进入正确圈子帮你扩大职场影响力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2-17 15:00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知名畅销作家 琼华
初入职的时候,对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完全不清楚。不仅如此,别看我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要是别人问我:我立刻就会呆若木鸡,继而自问:为了搞清楚我是做什么的,我专门找出各大招聘网站,钻进职位搜索里研究了半天。那些五花八门的职位令我眼花撩乱,即便如此,我还是没能找出最合适我的那个职位。
犹记得那次国中同学聚会上,大家一个个做自我介绍,有当老师的,有当飞行员的,还有当工程师的。轮到我,我只能尴尬地告诉他们,我在外商企业工作。半年后,我做的是项目管理─严格地讲,这不过是真正意义上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最贴近的职位应该是:专案管理人。
那时,我一天到晚都很忙碌,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负责的专案出现突发状况。因为,那样我必须要时刻跟公司内部的相关人员保持沟通,掌握最新情况,并及时回馈给客户。我每週都有做不完的报表,以及开不完的电话会议。偶尔静下来,想想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成就感,一开始完全想不到。
直到快要离开公司的时候,回头细想每一个在我手上经历从无到有、最终走向终结的专案,我看着它们成长,像每一个不希望孩子生病的妈妈一样,我必须要确保它们的稳健运行,这便是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只不过,遗憾的是,那时我并不明白这一点,相反的,我觉得自己很浮躁。确切地讲,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一行。
等我快满三年的时候,上司想将我调去研发部门,继续做PM(专案管理)。我当时不懂,觉得自己在这里做得好好的,并没有丝毫懈怠,为什么要调走我呢?上司猜到了我的疑问,直接告诉我:
同一个行业的人聚焦在一起,随着行业的发展,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一个隐形的圈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圈子没有特别严格的界限,形形色色的人从圈子里进了又出,出了再进。那些从一开始就坚持永远待在圈子里的人,便会随着时间的沉澱而变成元老。在这个圈子里,他们无疑是最专业、最懂行情、最具声望,也是拥有最好资源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进圈子?
首先,进入正确的圈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初入行的年轻人并没有资格马上就能进入圈子。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其中的一部分人就会脱离原来的工作,转而投向其他让他们更感兴趣的事。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则会慢慢地进入所在领域的圈子,跟行业中的前辈一起共事,而这些前辈在专业技能上无疑是顶尖的,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交流,要比你独自钻研专业提升得更快。
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生根发芽,有助于提升个人知名度
其次,正因为各行各业都讲究名气,就好比有些人买东西会讲究品牌,如果是大品牌,就愿意为了它掏钱。一旦进入圈子,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再加上前辈的提携和推荐,你会有很多机会成名;成名后,你就是品牌。
进入圈子有利于扩展自己的资源,拓宽你的事业版图
再者,进入圈子后,你会和圈子里的各种人打交道,你们会形成相互促进的关係。几番接触下来,你的人脉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你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处理複杂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当你成为圈子里的重要角色,你就会与这个圈子打交道的其他圈子互相来往,从而拓宽你的事业版图。虽然圈子的好处这么多,却并非所有的圈子都适合你,只有进对圈子,你才能发挥圈子该有的功效。
最后,随着将各行业进一步细分,圈子也在发生着裂变。原本的一个大圈子,可能会分出好几个不同的小圈子。这些圈子看似相同,实则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外面的人想进来,即使你是隔壁圈子的,也必须要摒弃不同的部分,遵守人家的规则;否则,你即便进去了,也还得再出来。
并不是每个圈子都适合你,只有进对了圈子,才会对你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而自己究竟应该进哪个圈子,有没有进对圈子,就需要你自己来揣摩了。进错圈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恆心,每个圈子都玩了一遍,结果哪个圈子都不要你,到最后,你就只有仰天长歎的份了。(我想你还喜欢:想提离职又犹豫不决?3原因说中不敢跨出舒适圈的你)
文章节录自时报出版《别让无效努力害了你》一书,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简介
琼华现任职于外商企业,她用38则最写实的人生情境,娓娓道出自己近十年的职场经历,有明争暗斗、有委屈求全、有白费工夫,也有跳槽荣升。在这个人人都载浮载沉的时代,她提出最一针见血的观点:她认为,如果你做什么事都想着将就,那么,你迟早会接受世界对你的将就。曾出版合集《愿岁月温柔,往事可回首》、《你可以退缩,但你要有承担未来的勇气》等。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