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想换工作了吗?只花4.3个月準备转职恐让你越换越惨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2-23 06: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人格特质分析专家 朴建镐
只花4.3个月準备离职?
一辈子平均离职7次,我们可以工作到几岁?
2018年根据劳动部统计指出,我国男女平均退休年龄分别为62.8岁和60.7岁。意思是,我们从20岁开始工作,必须工作40年后才能退休。然而,大部分的上班族,并没有为未来40年的职场生涯拟定长期计画,只想着要换什么工作?
根据人力银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位上班族中有9位有过离职经验,30至40岁的上班族平均离职次数3次。以工作到70岁来看,假设每5年转换一次工作,30到40年的工作期间内,离职次数平均约6至8次。
事实上,在美国也有的说法。身为资本主义先驱国,再加上解雇裁员之风气,换工作也是很常见的事。但即使社会风气如此,离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国华盛顿大学汤玛斯.荷姆斯博士(Thomas Holmes)与李察德.拉荷博士(Richard Rahe),共同研发出一套生活事件压力量表(Holmes-Rahe Stress Scale),针对43项重大生活事件的压力指数进行测量,其中与职场变动相关事件的压力指数都相当高。在压力量表中,排名第一名的是(100分),排名第八(47分),排名第十(45分),排名第十八(37分),排名第二十二(30分)。职场变动的压力,虽然无法和家人过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拟,但对人仍会造成重大冲击。
假如每5年就要重新找工作,重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每次转职或职务变动的压力指数,是面对配偶过世时的三分之一,这种经验累积7次,其压力指数等于是历经至少2次与配偶死别。
该怎么选?
换工作确实会让人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在我观察下,很多人换工作时的準备通常都过于仓促。
根据人力银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班族準备离职的时间平均只有4.3个月。即使很快就顺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却因为没有做好长期职涯规画,而经常再次让自己陷入忙碌的工作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想离职。就这样不断重複着离职、找工作的无限迴圈。
这样的方式反而让人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找到的工作可能不符合原先预期的标準,或是跟原本设定的职涯规画毫不相关。
不要觉得自己是例外,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状况。很多人会觉得但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平常就应该思考下一份工作的方向,为自己的职涯做好规画,如此才能摆脱工作换不停的迴圈,累积长期的职场竞争优势。
创办,在新创产业、行销领域颳起一阵旋风,被称为神话的金逢进,在韩国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但鲜少人知道,他也是历经过徬徨和挫折后,才成功转换跑道。
大学毕业后,他在电子公司担任网页设计师,因为设计天赋出众,离职后自己开了一间家具公司。然而,创业不到半年公司就倒闭,一年后他欠下2亿韩元的债务。担任网页设计师时,他曾帮三星、LG、NIKE 等多家知名企业服务,广受客户好评。他以为只要跟设计有关的工作,都难不倒他,直到失败后才发现,过分的自信其实是一种自大。
于是,他重拾上班族身分,回到公司上班还钱,并攻读研究所学习设计,不停思考符合自己理念的品牌和事业模型,最后创立了这间外送平台。第一次创业时,他以为,却历经惨痛的失败。于是,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他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做準备,才终于赢得成功。
就连备受业界肯定的网页设计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都可能惨遭滑铁卢,而大部分的上班族,都只利用平日晚上或零碎的假日时间,匆忙準备离职,仔细想想,这样的风险未免也太大了。
準备离职前,需要一段时间缓冲慢慢着陆(soft landing),如果不想因为紧急降落(hard landing)发生坠机意外,就要事先做好準备,而不是想到才做。(我想你还喜欢:老屁股转职更不易?5成职场老鸟都曾在面试犯下这错误)
本文摘录自采实文化《让每一次的离职都加分:从离职的念头中,盘点内在渴望,设计自我实现的蓝图》一书
作者介绍
朴建镐,人格特质分析专家,同时也是获得美国盖洛普(Gallup)认证的性向分析家。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曾在时尚、IT、外贸食品等公司负责企划及行销业务工作,目前是公司的创办人。
此公司专门指导準备就业的大学生、上班族、即将退休的人员分析自我人格特质,也帮助许多知名企业如:现代、BMW、ELLE等员工改善工作和人际关係,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并藉由发掘个性特质的方式,替想要提升自我的人,进行个人职涯谘询。
由于此方法大受好评,因此他受邀开办,替想找到幸福工作的上班族解惑。此书是课程内容的集结,帮助工作者找到,可说是这时代上班族的事业处方籤。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