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怕生也能成优势?内向者靠这3招拓展人脉不吃亏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2-28 09:00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荣格
内向者在职场上未必吃亏。在我们的成长文化里,内向与害羞常被视为负面的特质,但为什么这样想?心理学家 Adam Grant 研究发现,比起外向者,内向者更能让团队发挥战力。《哈佛商业评论》也提出内向者多半能放下对自我的关注,让焦点放在更大、更远的视野上。
我们可以用来认同自己,内向者不需要在社交场合变得,而是应该更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内向成为你的亮点。
一、内向者更懂得倾听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 Jonathon Cheek 曾经提出几种内向类型,Social introvert 社交型内向者擅于小群体社交,Thinking introvert 思考型内向者不习惯与他人分享对于事件的看法更偏向于内省与沉思,这些人都更懂得倾听他人,透过倾听取得他人信赖。
通常在社交的场合,内向者也处于这样的角色。不必强求自己跟他人一样滔滔不绝,只需要给予说话者回应,有时共感、有时提问,让谈话持续,你可以安心扮演内向者的角色,同时连结与他人的关係。
二、内向者更能观察
内向者喜欢静下心思考,很多人觉得内向者常常支吾其词、语带保留,其实他们是需要时间形成和整理自己的观点;也有人说内向者表达意见时过于委婉,容易被当成空气,实则他们思虑周密,观点具有深度。
内向者动作较温吞,是因为喜爱考虑问题,做全面的评估。这些内向者特质都是他们职场上的优势,形塑他们性格沈稳、可以做出更精準的判断。
因此在社交的场合,聊天时说出你微妙的观察,也会让别人对你这样的隐藏角色感到好奇与新鲜。、这种细腻的观察很快可以打开话题。或许你也可以寻找到跟你一样的内向者,舒适地待在角落谈论你们感兴趣的事。
三、质量胜于数量
在我们的社交圈一定有一种人,很擅长透过吐苦水跟他人拉近关係,往往在人群中更活跃,这样的人属于走得是大海捞针,社交圈广、社交局也多,记住的名字比拿到的名片还少。虽然这些人很快可以跟他人亲切起来,却不见得可以留住真正重要的职场伙伴。
内向者因为不擅交际,常常被排除在公司的权力斗争与上下角力,这样的人更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如果能进一步运用自己冷静与慎重的心思,多一点与他人的沟通互动会更好,不见得要侃侃而谈,只需要在职场上留住少数懂得你心思的伙伴,内向的你也很喜欢郑重对待每一个相遇的人,更可能留住良好的人际关係。
内向者不需要担心自己羞怯的特质无法融入社交场合,越是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是否要外向一点,更会弄巧成拙。不如安心的做你自己感到舒服的事,谈话虽少,但每次开口都是质量超高。
爱因斯坦、贾伯斯、比尔盖兹、J.K.罗琳、爱默生都是有名的典型内向者,他们不做无意义的谈话、把时间花费在更值得投资的专业与说话对象,身为内向者的你,比起打造人脉,更重视经营自我,职场上有相当品味的人,也会被这样的你默默吸引。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