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超氾滥!上LINE《沟通公事》其实有技巧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3-08 09: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近年来,大家习惯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既方便又即时。但这么便利的方式当然也造成了不少误会,最近常听到的囧事,不外乎手机自选字错误、讯息来不及传完、言不及意...等,导致沟通误会。本来沟了就通,结果越讲,情绪越难通。
使用通讯软体时,不妨注意以下几点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表达建议与看法时:
在职场或生活上,可能会遇到朋友遭遇到问题或挫折时,你出自于善意想要分享经验或提供建议。但由于用字遣词不洽当或是顺序错误,好的建议反而变成一种意见。例如:听说你被主管骂啊?这样的开头,在还来不及表达曾经的经历时,就颇有幸灾乐祸之意。面对面总是有三分情,文字的表达相对就感受不到表情、眼神与肢体动作,难以达成有温度的关怀。
抱怨与情绪抒发时: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描述抱怨的过程中,如带了情绪字眼,且从对事 变成对人,难保事情不会被转贴出去。反应的事情,是对第三者而非当事人,难免带有背后议人是非的味道。从一开始只是抒发情绪,不小心就变成道人长短。
下对上沟通时:
请假、询问工作状况、...等。除非主管接受这样的沟通方式,否则换位思考一下。
若部属打着今天身体不舒服,不上班了,然后进入不读不回状态。对长官而言,不上班,是不想上班,还是请假不工作?不管是下对上、上对下,沟通本身都必须彼此尊重,更何况对方是主管时,岂能随兴对待。
有时间压力的事情时:
文字不见得能够把预定执行的项目表达清楚,再加上有完成的时间截止期限,不立即约时间讨论,也至少必须透过电话联繫协调。仅仅在通讯工具上,留言交付,这并非是有责任的行为,而是带有切割责任的味道。
即时工具带来了很多便利,有些时候,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可透过它表达、交付完成的事情,可以先留言纪录等。例如:对家人的关怀思念之情、今天工作进度完成如下说明…。但而对于立刻马上需要处理的事情,藉由直接的电话联繫或是面对面沟通,较能感受到语气与温度,也比望着萤幕等待回应时的情绪焦躁好。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