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累了吗?让畅销书蔡康永的情商课,带你一起找回自己(上)
- 匿名
- 劳动法
- 2024-03-11 21:01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你是一个做自己的人吗?
大部分的人说要做自己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如果站在必须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期待的前提之下,那么『做自己』这件事情就不会成立。
就像我们每天在办公室,为了不让主管发现自己不认真而开始瞎忙、有事没事刻意聊主管喜欢的话题;为了不让同事觉得自己很难相处,上班揪团购下班揪喝酒;为了不让公司认为自己形象不好,连心情不好都不敢在自己的社群媒体抱怨发洩情绪。
『一念之间,反求诸己。』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抱怨运气不好、机会不对之前,先想想是否有其他主动寻求机会的可能,把所有的错与罪放在别人身上,只会让自己成为『被动』等待机会的那一方,成功的脚步就会停止了。
遇到不好相处的人也是同理:『想要改变别人的念头,是自己受苦的来源』。因为谁都改变不了别人,我们每天的感觉都在改变,他永远也变不成你百分之百想要的样子,反而徒增两人之间的摩擦。
康永曾举了个例子,就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如果把情商寄託在别人的身上,别的国家的国王都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游戏规则,那么你永远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他们国家的法律、人文风情、习俗都会与你的不一样,你总会感觉水土不服或各种不习惯而想要离去。
情商还有个重点,是做自己必须要把责任给扛起来,而不是盲目听从之后,有天反悔说:『啊!这个标籤是别人帮我贴的,其实我不想当这样的人。』
或是我认为父母就『应该』为儿子準备房子跟结婚基金、『应该』为女儿準备嫁妆跟定好未来女婿的标準,把这样的标籤贴在小孩身上,但父母自己辛苦一辈子到退休,只能依照儿女能给他什么样的生活在活着,这就是没有找寻自我的恶性循环,并且孩子们会传承这个标籤给他们自己与下一代。
做自己,不可以人云亦云推崇别人的想法,硬撑那些别人觉得『应该』的事情,而不去管该付出的代价,或者逃避心里真正的感受。做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觉』。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