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龄化 冲击劳动市场
- 匿名
- 职场学习
- 2024-06-18 15:59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2024-06-16 经济日报记者余弦妙 由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台湾少子女化现象持续,据内政部所公布的人口统计,自2020年起,已连续四年出生人数低于死亡人数,呈现“生不如死”的现象,人口结构持续迈向高龄化,冲击未来的劳动市场。
延伸阅读:企业迎战高龄化、少子化年代,人才招募的挑战在于企业是否发展永续策略,45+中高龄是人才荒的解方
内政部统计至2023年底,总人口数达2,342万442人,年增15万5,802人,终止2020年以来连三年人口负成长。
不过,人口止跌回升的原因并非生育率提高,而是因为疫情后,民众陆续恢复户籍,迁入人数大于迁出人数,抵销了低迷的出生率对于人口的影响。
若仅观察自然增加部分,2023年全年新生儿仅约13万5,571人,年减3,415人,再创统计以来的史上新低;死亡人数20万5,368人,死亡比出生多6万9,797人,自然增加率为千分之-2.99。截至2023年,已连续四年“生不如死”,且差距逐年扩大。
观察近五年新生儿人数,呈现逐年下滑,分别为2018年18万1,601人、2019年17万7,767人、2020年16万5,249人、2021年15万3,820人、2022年13万8,986人。
而2023年全年新生儿数持续减少至13万5,571人,也成为内政部统计以来,新生儿人数史上新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发会每二年会根据最新户籍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户籍迁移等进行统计,推估未来约50年人口数,根据最新一期发布的“中华民国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报告指出,2023年出生数推估值为14万至14.6万人,然而实际出生数仅约13.5万人,已跌破国发会先前预估的低标,少子女化问题比想像中严峻。
少子女化最大影响层面就在未来劳动力的补充,若从国发会所公布人口推估报告中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5年达最高峰后开始递减,预估将由2022年1,630万人,续减至2070年699万人至828万人,减少一半以上。
除人数减少外,我国工作年龄人口结构亦呈高龄化。自2007年起,45至64岁人数已超越15至29岁及30至44岁,成为我国工作年龄人口主要年龄层。
至于45至64岁占工作年龄人口的比率将由2022年43.3%,上升至2070年46%至53.8%,表示未来我国工作年龄人口约五成属45至64岁的中高年龄层。整体而言,未来我国工作年龄人口将呈现年龄层较低者占比下降,年龄层较年长者占比上升之趋势,劳动力将更趋高龄化。
此外,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攸关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当工作年龄人口占比愈大,不仅代表劳动力资源充沛,亦等同于扶养比愈低,代表社会的经济负担相对愈轻,对整体社经发展创造人口红利。
反之,当工作年龄人口愈来愈少,须照顾与扶养人口比例愈高,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则较不利。
报告中也显示,以工作年龄人口占比大于三分之二,或扶养比低于50简单做为人口红利时期的分界来推算,我国人口红利时期约于1990年开始,并将于2028年结束。
【产业新讯】若您愿意提供更多的产业趋势、业界人才动态、工作机会等资讯至《职场力》 >> 欢迎来函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