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的永远不是你?想摆脱万年社畜状况,保有这心态才能帮自己延长工作期限
- 匿名
- 职场学习
- 2023-12-31 15:03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文/THE LAB h代表 金湖
对于人生或工作的欲望因人而异,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你是不是把之类的手段,误以为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通常晋升成为管理阶层的人,一旦离开公司,就再也没有目标,因为升迁只是一种手段。你可以观察一下在目前工作单位里,晋升为管理人员的人平均工作几年。
别把职场升迁,误以为是你的人生目标
所谓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不管是否在职都可以持续追求的事,专业不只存在于职场期间,离开职场之后仍旧可以扩张。从另一方面来说,目标可能是永远无法达成,或总是处于未完成的状态,类似像、这样的目标。
海蒂.格兰特.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博士认为,比起成果目标(成为公司的业务主管、行销主管),我们更应该具备向上目标(学习更好的业务、行销方法)。成果目标通常与为了炫耀的欲望连结在一起,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相反地,向上目标就是即使工作不顺利,也能从过程中学习、享受,对压力可以更柔软地做出反应(这个部分可以参考第七章关于竞争和成就的差异)。
很久前我曾听过哲学家金容沃(笔名梼杌)的演讲,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许多人的目标是着眼于本身,例如大企业的主管职、豪宅、高级进口车等,但是真正的目标不应该只是靶心这一点,而是注视着靶心的行为。我在二十多岁时听到这句话即深印在脑海中,对我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何延长自己的职涯?
工作久了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关于这个疑问,已经有可以参考的答案了。以韩国的上班族来说,离开职场的平均年龄是四十九岁(不管是否为自发性辞职)。如果正在看这本书的读者是超过四十九岁的现职上班族,那就是比大部分韩国上班族幸运的人。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问题内容稍微改一下,上班族与专业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前面举例,存摺本的数量和存摺里的现金多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同现金的数目比存摺数量更重要,透过经验和历练创造出来的个人专业,当然比创造职场年资更重要。
底下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上班族、专业者的差异。根据职场生活的目标,A与B这两个上班族各有不同的决定。A的目标是在公司成为主管并得到高年薪,而在同公司的B则希望在自己负责的行销领域,持续成长为更好的专业人士,不同的决策影响着两人朝不同方向发展。
A在企业内部集中精力战胜自己的竞争者,若是在竞争中落后,A会寻找能够将自己提升为主管的其他企业;而B则是期许自己比去年更优秀,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竞争者,但输赢对B不是最重要的,也许递出名片时不一定是众所皆知的企业,但只要是能丰富自己的行销专业,他就会去寻找新的机会冒险。
对A来说,除非是成为主管的必备条件,否则他对于教育与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而B则是积极参与能够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的教育机会,愿意花时间,甚至不惜自费来投资自己。A的目标只能说是短期目标,因为人可以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B的目标是就算离开组织,也能长期持续发展。
谁都希望能赚得更多钱(应该很少人不这么希望),但如果只是将定义为公司给的年薪,只期待升职和加薪,而不去创造自己的专业,一心只想做而非,那么一旦离开组织,收入就会急剧下降。经营学家赵东成教授推论,在新冠疫情之后,在家工作和网路业务成为常态,执行者和最终决策者的距离会拉近,那么在横向组织结构中,中阶管理者将会逐渐。
但是如果将定义成不只是从组织中获得的薪资,而是离开组织也能维持生计的个人技术或价值,我们工作的目的或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与其把自己的换算成薪资,不如把它转换为离开组织后仍可谋生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增加职业的。上班族在稳定领取薪资期间,也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专业,这样即使离开工作岗位,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在其他场域发展,或是开展自己的事业,维持自我价值。
2014年我在某报上曾投稿过一篇的文章。核心就是鼓励上班族在职场生活中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意愿之下持续职场生活,即使离开公司,也能维持属于自己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赚钱的能力)。
想要创造专业,不只是考虑未来会不会有前途,首先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职业欲望,再去考量你所掌握的技术如何换取实际的价值。这本书就是为了一边工作,一边发掘并创造自己职业欲望的上班族而写。换句话说,是一本给希望转换成专业者的上班族的书,内容结合了和。(我想你还喜欢:升迁加薪都给了,还是留不住人?用3招养出不离职员工)
本文节录自采实文化出版《离职说明书:摆脱万年社畜心态,培养的十项核心力,随时离职都不怕!》一书,请勿任意转载!
作者介绍
金湖,THE LAB h代表。三十岁踏入职场,四十岁才开始攻读博士,是个晚起步型的人。从实习生开始,一路顺遂的成为公司代表。二○○七年成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THE LAB h,并以从职场学习到的沟通为基础,衍伸到领导力、组织文化、游说及危机处理等领域,担任顾问和研习会议规划等工作。
曾任全球製药公司MSD宣传组长、全球最大独立沟通顾问公司爱德曼的韩国分公司代表。在KAIST文化技术研究所以获得博士学位,并在高丽大学、西江大学、梨花女子大学、KAIST等校教授公关、游说、危机管理等课程。
SBS广播节目中介绍书籍,并在《东亚日报》撰写专栏。与妻子一同经营以旅行、美食、生活风格为主的部落格ger-report.com,并经营着一间木工坊。
着有《那样问不会听到你想要的答案》、《我决定说》、《活得酷一点》。另译有《The Person and the Situation》、《Make:Tools》。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