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经营】限时优惠、推出套餐竟也是涨价?餐饮业淡化涨价观感6招
- 匿名
- 职场学习
- 2024-01-08 18:07
- 创业
- 创业的难度
- 为什么不创业
採访/李依文、罗璿|撰文/罗璿
营运成本上涨,餐饮业涨价是必然,但消费者对于涨价的负面观感依旧不减时,业者当然也该聪明涨价。《食力》调查发现,餐饮业者除了直接调整价格还有6大招,从调整菜单、推出优惠、改变原料,皆可以淡化消费者对于涨价的观感!
涨价,除了30元变35元,299到318元直接反应之外,还能怎么玩?
在食材成本持续创新高、人力成本预告上升、租金压力也居高不下三重压力下,业者除非愿意容许净利下降,否则只得。只不过,涨价可没这么简单。除了提升终端售价,众多业者会依据不同餐饮类型、业者规模、时机点採用最恰当方法,默默地涨,来淡化民众对涨价的负面观感。
1、边涨边赏 涨价搭配回馈
涨价很敏感,再怎么有善的通知,消费者终究不乐见餐点变贵。根据《食力》问卷调查,全台有68.8%民众不能接受外食直接涨价。前王品集团品牌总监林国威分享,2014年王品旗下从198元到218元,台北业绩无太大变化,但台中跌了10%、南部跌了20%业绩,从20元价差中,可见不同地区耐受度不同。
因此,涨价如何让消费者别太痛很重要,例如,手摇饮龙头清心福全总执行长赵启宏也透露,2021年12月所有饮品涨价均10%左右,而为了平衡消费者心裏,预计推出更多、优惠活动。可见,业者调价,更要涨的聪明,从客群轮廓分析与消费行为预测,再到声明的手法与后续经营。经营业者需细分不同客群,不管是地区、年龄,对于价格承受力,同时还要适时消费者,来淡化涨价观感。
2、配成套餐 提升价值
除了直接涨价,餐饮业者经常透调整菜单调涨。改菜单,说得好听,是创造价值。直白点,是转移注意力。首先,业者也可以把现有品项组成套餐,提高整体毛利率。iCHEF共同创办人程开佑指出:透过这样的,业者即能把有毛利较高的餐点,如小菜、饮料,与原本食材上涨的主力餐点,如乾麵、滷肉饭配在一起,平衡成本,甚至让消费者感觉自己。
于2021年10月底进驻台北101美食街的眷村饭馆就是最好例子:忠青商行进驻百货为因应较高的租金抽成,从原本型态改为套餐形式贩售:原本街边单点一碗55元的虾仁饭,在百货一份套餐再搭上鸡汤、花干等小菜,因为因应百货公司美食街以套餐为主的销售方式,则是180元起跳。虽然每样商品的单点售价、份量,101里都是跟忠青的街边本店差不多,但确实拉高了客单价。
3、菜单大洗牌 平衡毛利率
再来,业者也经常趁着菜单大洗牌,换掉毛利率较低的产品,多增添一些单价较高的新品,不仅可以转移消费者注意力,也为品牌带来新形象。
全台拥有94家分店的总经理周秀花表示,因应美牛、海鲜等不同食材成本上涨,11月18日起迎来几乎是9年来首次全方面更换菜单,此次增添许较高单价部位的肉品,例如(400元)、(530元),但同时也保留相较平价的入门款,如取代原本入门款小肥牛(300元)的牛五花(350元)等。虽然菜单整体价位往上移,但不至于让消费者觉得全部变贵,反而选择变多。此外,千叶火锅也下架牛肉等毛利率较低品项,上架鸡肉等毛利率更高的主餐的手法,平衡整体成本,千叶餐饮集团副总经理吕秀春透露:
4、声东击西 料理升级
除了同品项涨价,调价同时稍微料理,也能转移注意力。汉来餐饮副总经理吴若宁分享,2022年年菜虽然售价也调涨变贵2000元,上涨至8899元(6人份量),往年只是做大虾冬粉,明年首度改成两只活龙虾,等于整体,而会来订购年菜的族群8成都是熟客,因此而调涨。其实,林国威也观察到,每次餐饮业历经涨价,都是考验品牌的菜色研发能力。如何透过手艺让消费者专注在料理变好地方,而不是价钱,需要业者发挥创意与本事。曾协助400家餐饮品牌展店的餐饮顾问林刚羽也举例,以一杯140元的冰拿铁涨价,如果只是单纯涨价观感不好,就算只是添一朵小花装饰、稍微变大杯,最好也能换名字,就算增加个3块成本,都能转移消费者注意力。
5、大菜减小 份量减少
除了动价钱、动菜单,还能动料理。餐饮业者要隐隐涨价,直接减少餐点份量与食材支出,几乎是最直接操作。例如,有消费者感觉2021年10月的丼饭鲑鱼肉片已经减少。而吃到饱也可以透过放慢补餐速度,达到减少食材成本支出。只不过,根据《食力》问卷调查,81.8%消费者不愿意接受份量减少,更不是如今餐饮业者的理想做法。林国威表示,消费者很敏感,基本上根本很难矇混过去。吴若宁呼应,就算消费者没有明显感到物价上涨,但隐隐约约的餐饮服务品质下降,其实也都有影响用餐观感。林刚羽提醒,如今网路评价很重要,风评扩散速度之快:
6、偷天换日 替换食材
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不让消费者有感,部分业者选择替换食材原料。然而,台湾多次爆出食安事件后,消费者对于原物料的信任度低,若发现受骗,后果不堪设想。根据《食力》调查,88.5%民众不愿意接受,为所有涨价手段中最大地雷。只不过,对于採购力差、现金流不足、且替代性高、普遍用削价竞争的中小型餐饮业者,暂时换成较便宜的原料是生存的最后手段。程开佑建议: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下下策。
怎么涨,比涨多少更重要
在食材成本持续攀升、人事与租金高涨不下惨况下,如同财团法人商业发展研究院(商研院)副院长张皇珍所言:但,不管是用调整价钱、菜单变化或是微调料理,如何涨的漂亮得宜,不仅考验餐饮业,也挑战消费者见招拆招的敏感度。(我猜你还喜欢:【疫情下的餐饮业】发传单、拜访里长,欣叶在疫情期间卖爬出营收谷底!)
文章获 食力 foodNEXT 同意授权,请勿任意转载!
原文标题:限时优惠、推出套餐 竟也是?餐饮业淡化涨价观感6大招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