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10-27 06:1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公益活动的200字作文,并附带了写作注意事项:
"题目:奉献爱心,收获温暖"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我们分组去了附近的社区,帮助清洁公园的垃圾,并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慰问品和表演。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看到环境变美了,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付出爱心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收获成长和幸福。公益行动虽小,但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以后我会更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尽己所能,为社会贡献一份温暖。
---
"写作注意事项(针对此类作文):"
1. "明确主题:" 紧扣“公益活动”这一核心,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和认识。 2. "内容具体:" 简要描述活动的内容或场景(如去哪里、做了什么),让读者有画面感。不要太空泛。 3. "突出感受:" 重点写自己参与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如快乐、满足、有意义等)以及活动带来的启发或思考。 4. "语言简洁:" 文字要精练,符合字数要求(如200字)。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 5. "结构清晰:" 可以按“活动准备/参与 -> 具体内容 -> 心得体会”的顺序来写。 6. "态度真诚:"
视频加载中...
“阿姨您拿好,这袋小米是新到的,熬粥特别香!”10月11日上午9点,淄博市张店区体育场街道东方社区益家慈善共富超市(以下简称:社区慈善超市)里,18岁的小宇正踮着脚,给前来购物的王女士递上一袋杂粮,略显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认真。
这家由一群特殊青年“当家”的超市,不仅让居民买到实惠的日用品,更成了社区里人人称赞的“成长乐园”,而背后200平免费场地的故事,更藏着社区治理的暖心巧思。
不止于“卖货”:这家慈善超市藏着三重“特殊属性”
走进这家200平方米的慈善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摆放得整齐有序,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店员”都是淄博市一些大龄特殊青年。收银台、货架整理、商品补货等工作,全由这些青年在志愿者指导下独立完成。
超市的核心经营品类聚焦居民日常刚需,专门售卖各类五谷杂粮与生活日用品:米脂小米、手工面条等杂粮按斤分装,价格比市场价低10%-15%;洗衣液、卫生纸、肥皂等日用品均为正规品牌捐赠或批量采购,确保质量的同时,让居民用实惠价格买到放心商品。
除了线下售卖,超市还承担着“手工加工点”的角色。每天下午,这群青年们会围坐在超市活动区,集中完成志愿者对接的手工订单——给八宝粥折包装盒、组装简易文具套装、串珠制作小挂件等。这些手工制品完成后,部分会随超市商品进行售卖,部分则由社区统一捐赠给留守儿童群体,让“孩子手作”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之前折八宝粥盒子,一开始总折歪,练了几次就熟练了,现在我还能教新加入的伙伴儿。”26岁的“店员”小美(化名)说,每次完成手工订单,都觉得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200平免费场地:社区“筑巢”背后的民生考量
“给孩子们留一块‘实践天地’,比单纯建一个休闲区更有价值。”淄博市张店区体育场街道东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于珂在谈及免费提供场地的初衷时,道出了社区的深层思考。
从社区治理需求来看,一些特殊群体缺乏社会实践机会,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社区曾尝试组织短期公益活动,但多为“一次性参与”,难以形成持续影响。而慈善超市的200平场地,恰好填补了“长期实践平台”的空白——通过固定场所、常态化运营,让特殊青年从“偶尔参与”变成“主动投入”,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与社交能力。
从民生服务角度,社区老年居民较多,部分老人行动不便,购买五谷杂粮、日用品需到较远的大型超市,耗时又费力。将慈善超市设在家门口,既能解决老人“购物难”问题,又能通过“青年服务老人”的互动模式,拉近社区不同年龄群体的距离。“之前买袋米要扛着走两站路,现在超市就在楼下,有时超市工作人员还会帮我送到家,太贴心了。”78岁的社区居民李大爷说。
此外,社区也希望通过慈善超市搭建“爱心循环”体系:超市盈利部分将捐赠一部分给社区慈善基金,购买学习用品、开展研学活动;居民购买商品的行为,间接成为“爱心助力”,而这群青年的劳动则转化为“公益成果”,形成“居民受益、青年成长、公益延续”的三重正向循环。“200平场地免费提供,看似是社区‘让利’,实则是为居民、特殊青年搭建了互助共赢的平台,这比任何单一的帮扶措施都更有生命力。”于珂补充道。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特殊青年的成长与公益价值的升华
在慈善超市运营的一年里,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从最初需要志愿者反复提醒“整理货架”,到如今主动记录商品库存、热情接待顾客;从一开始做手工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能高效完成订单并主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劳动实践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责任意识与同理心。
20岁的小妍(化名)此前性格内向,不敢与陌生人交流,加入超市“店员”队伍后,从负责整理货架到尝试收银,逐渐变得开朗自信。“第一次给顾客找零的时候特别紧张,顾客阿姨笑着说‘没关系,慢慢来’,现在我已经能熟练接待每一位客人了。”小妍说,上周她还主动帮一位视力不好的奶奶挑选杂粮,耐心讲解每种粮食的做法,“奶奶说我像她的孙女,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
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延伸到社区公益生态的构建中。这群特殊青年在参与超市运营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公益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温暖”——他们售卖的杂粮、制作的手工,背后连接着居民的信任;而居民的每一次购买,都是对他们劳动的认可,也是对社区公益的支持。
从更高维度来看,这家慈善超市的价值远超“便民场所”的定位——它以200平方米的空间为载体,将“劳动教育”“公益实践”“社区治理”三者有机结合,既解决了特殊青年实践缺位、老年居民购物不便的民生问题,又探索出“社区搭台、特殊青年唱主角、居民参与”的公益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爱心在社区内高效流转,更让特殊青年在实践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为特殊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样本。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徐晓会)
近日,一群来自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的学生志愿者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为医院中前来看病的老党员、困难老年人提供健康陪诊服务,他们忙碌的身影绘就了医院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成立于2009年10月10日,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该服务社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已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00余次,拥有志愿者100余名。
“过去,我们的志愿服务主要以慰问困难家庭这种形式开展。”该社负责人王新祥说,当今,医疗机构普遍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这让许多老年人面临“找不到科室”“排错队”“不知怎么进行检查项目”“取号、缴费、办手续搞不清楚”等难题。因此,服务社面向老年群体提供健康陪诊,这也是该社在公益之路上的一个新尝试。
现场,学生志愿者们或推着轮椅,或搀扶着老人,或耐心讲解检查流程,为那些面对智能设备手足无措、对环境流程陌生的老年患者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诊过程中,我们会引导老年患者到诊室,协助他们向医生清晰描述症状,陪同他们完成拍片、CT、B超、磁共振、胃肠镜等检查。”王新祥说,就诊后,志愿者还会代患者排队取药,协助取纸质报告,必要时还会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患者至病房。
全流程的暖心陪伴,让前来看病的老年人从忐忑不安到安心就医。学生志愿者们用青春的热情点亮了老年人就医的道路,用耐心的服务驱散了他们面对陌生环境的局促。
来源: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毛可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