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月份物业工作总结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10-27 07:11

月份物业工作总结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月份物业工作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客观、有重点且具有价值: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
"目的:" 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规划下月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读者:" 是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业主委员会,还是全体员工?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例如,对管理层可能更关注数据和决策建议,对业主可能更关注服务体验和问题解决。
"二、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准结构:" 1. "标题:" 清晰明了,如“XX物业服务中心X月份工作总结”。 2. "引言/概述:" 简要说明本月工作的总体情况,如时间范围、基本目标完成情况、整体评价等。可以提及本月工作的主题或重点。 3.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这是核心部分。应分条列项,详细说明本月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可以按照部门(如客服部、工程部、环境部、安保部)或工作性质(如日常管理、专项服务、重点项目)来组织。 "量化成果:" 尽可能使用具体数字和指标来

2021年物业行业年终盘点

文/梁笑梅

2021年,物业行业犹如坐了一趟“过山车”,起起伏伏。

从年初到年中,在政策支持和资本推动的双重利好下,物业板块得到了关注与收获,业绩普遍增长、股价持续上行。

相反,物业股下半年却遭到重挫。

随着住建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以及受到下半年房企信用事件频频爆发、商品房销售承压等影响,与之紧密联系的物业板块也受到了牵连,物业股股价、市值双双下跌。

物业上市进程业变得缓慢。截至目前,2021 年共有14家物企成功上市。去年是18家物企成功上市。12月29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润华物业招股书呈“失效”状态。随着润华物业招股书的失效,年内递表已失效物企达到了11家。

但尽管这样,依旧没有挡住物业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截至2021年12月27日,年初至今,共有34家物管企业(包括再次递表的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

对于规模的重视,物业行业整合加速,出现“大鱼吃大鱼”的并购案例时有发生。为了拓宽服务边界,各大物企发展多元化业态,进行差异化竞争。

2021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持续推进物业行业发展。

1月5日,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5月28日,国家商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两会期间,与会代表的提案多次释放与物业相关的信号,内容涉及社区养老、社区治理新模式、物业服务价格、社区应急能力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基层社区建设、业主自治立法等多项内容。

6月18日,国家民政部召开《“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从养老服务基础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4方面,全要素搭建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对比上半年国家政策对物业行业的倾斜,下半年国家政策在支持物业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强调规范行业秩序。

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该《通知》的颁布进一步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乱象的监管力度。

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引发了市场对监管趋严担忧,再叠加下半年房企信用事件频频爆发、商品房销售承压等影响,与之关联度极大的物业板块也受到了波及。

2021年以来,物业收并购市场如火如荼,大型物管公司延续2020年“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格局,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大刀阔斧的收并购。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服务可以称得上2021年的“并购大王”。

2月25日,碧桂园服务以54.32亿元收购蓝光嘉宝服务股权;9月20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以不超过100亿元收购富力物业;9月28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以不超过33亿元收购彩生活服务核心资产邻里乐控股。

上述三笔交易,碧桂园服务花费187亿元,约占年内物业行业收并购总金额比重的56%,超过一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0日,今年物业行业已披露相关信息的并购交易达71宗,涉及并购方33家物业企业,交易金额约333.3亿元。

3月4日,龙湖智慧服务以12.73亿收购亿达服务;6月29日,合景悠活以4.98亿元收购申勤物业80%股权;11月1日,融创服务以6.93亿元收购当代置业旗下物业公司第一服务32.22%股权。

为了拓展服务边界,物业企业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商业管理服务等多元业态。

(城市管理服务领域)

2021年3月22日,雅生活服务公司宣布,近日集团拟斥资11.77亿元收购5家环卫服务公司股权。

4月19日,世茂服务拟5.06亿元收购深圳深兄环境67%股权。

4月27日,龙光智慧服务通过收购奇岭环境70%股权,正式进军环卫领域。

(商业管理服务领域)

2021年4月13日,碧桂园服务以代价共2000万元收购碧桂园4家商管子公司。

8月6日,龙湖物业收购楷林商服100%股权。

10月15日,旭辉永升斥资6.96亿收购美凯龙物业80%股权。

(社区增值服务领域)

2021年4月20日,融创服务宣布与YoKID优儿学堂托育集团就推进婴幼儿托育社区服务发展达成战略合作,布局社区教育。

5月19日,旭辉永升服务集团与爱康集团于上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3日,绿城服务携手美餐及千喜鹤,发布了两个“融合物业服务”新品牌,雅昉美及蒂枫,正式宣布进军团餐领域。

2020年,18家物业企业成功上市。截至目前,2021 年共有14家物业企业成功上市。

荣万家打响了2021年上市的第一枪。1月15日,荣盛发展旗下物业公司荣万家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146.HK,以下简称“荣万家”)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2021年港交所物业第一股。

2021年上市的物业企业均是中小型规模企业。但要么就是有特色,要么就是有背景。其中,7月被称为物企集中上市潮,有6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例如中骏商管、朗诗绿色生活。7月2日,中骏商管成功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7月8日,朗诗绿色生活正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7月16日,融信服务、康桥悦生活同时在港股挂牌上市,结果双双遭遇破发。

从7月17日到11月9日,物企上市“空窗”长达近4个月 。2021年,物业企业上市热情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11月10日,京城佳业正式登陆港股。12月17日,德商产投服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物企上市进程减慢,股价、市值、市盈率纷纷回调,对待物业板块,资本的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

物业工作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1. 园区日常管理:保障环境与秩序

负责XX小区/写字楼的日常运维,年度内监督清洁团队完成公共区域清洁XX次(含楼道、电梯、园区道路),组织绿化养护XX次(修剪绿植、补种花草XX㎡),园区环境达标率100%;规范秩序管理,处理车辆违规停放XX起、占用消防通道XX起,联合保安团队开展夜间巡逻XX次,园区治安事件发生率较去年下降XX%;定期检查公共区域设施(如路灯、门禁、垃圾桶),发现损坏及时报修,设施完好率维持在XX%以上。

2. 客户服务:响应需求,提升满意度

接待业主/商户咨询、报修XX人次,涵盖房屋漏水、家电故障、物业费疑问等,建立“一事一档”服务台账,维修需求响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问题办结率达XX%;处理业主投诉XX起(如邻里噪音、物业服务争议),通过现场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投诉化解率XX%,年度业主满意度调研得分XX分(满分10分),较去年提升XX分;协助组织园区活动XX场(如春节慰问、中秋邻里节、消防知识讲座),参与业主XX人次,增强社区凝聚力。

3. 设施维护与应急处理:防范风险,快速响应

配合工程部门开展公共设施巡检,重点检查电梯、给排水系统、供电设备,年度内参与巡检XX次,发现安全隐患XX项(如电梯门异响、水管老化),推动整改完成XX项;制定防汛、防火、停电等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XX次(如消防演练、暴雨排水演练);处理突发情况XX起(如管道爆裂、停电、业主突发疾病),均在XX分钟内启动预案,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4. 费用收缴与团队协作:保障运营,协同共进

负责物业费、停车费收缴工作,通过上门沟通、线上提醒、张贴通知等方式,年度物业费收缴率达XX%,较去年提升XX%;协助财务部门核对费用台账,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参与物业团队培训XX次(如服务礼仪、应急处理、设施维护知识),通过“师带徒”帮助新入职同事熟悉工作流程XX人;配合客服、工程、保安等部门完成联合任务XX次(如园区大扫除、业主满意度调研),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5.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地震、火灾等应急演练XX次;配合完成入户走访XX次;发放消费券XX张;外出学习先进物业服务方式XX次;收到居民建议XX条,解决XX条。物业服务直接解决的是居民的“住”,间接服务的是居民的“吃、穿、用、行”,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能直接提升群众居住的舒适感,是需要持之以恒、深耕细作的“使命”和“责任”。


二、存在的不足


1. 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多为“业主提需求再响应”,主动排查业主潜在问题(如老年业主居家安全隐患、商户经营配套需求)的频次少,服务前瞻性欠缺。

2. 设施巡检存在盲区:对部分隐蔽设施(如地下车库排水泵、楼顶消防水箱)的巡检频次不足,曾出现排水泵故障导致车库积水的情况,排查覆盖度需提升。

3. 业主沟通深度不够:处理投诉时多聚焦“解决当下问题”,未深入了解业主不满的根源(如部分业主对物业费性价比存疑),未能从根本上降低同类投诉发生率。

4. 应急处理细节待优化:虽有应急预案,但在突发情况中(如停电后业主安抚),部分流程衔接不顺畅,曾出现短暂信息传递滞后的情况。

5.信息化水平待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时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强化主动服务,提升前瞻性

制定“主动走访计划”,每月走访XX户老年业主、XX家商户,排查安全隐患、收集需求;建立“业主需求台账”,针对高频问题(如房屋漏水)提前推送预防建议,将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服务。特别是高龄老年独居住户,每月至少2次关怀走访。

2. 优化巡检机制,消除盲区

重新规划设施巡检路线,将地下车库、楼顶、设备机房等隐蔽区域纳入日常巡检,增加巡检频次(从每月1次增至每月2次);制作“巡检 Checklist”,确保每个点位、每项设施均核查到位,隐患整改率需达100%。设备检修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是每月至少2次设备检修并登记公示,不定期的住户反映相关问题后马上检修。

3. 深化业主沟通,化解根源问题

针对物业费疑虑,每月组织1次“物业开放日”,公开服务成本、工作内容;处理投诉后增加“回访跟进”,确认业主满意度并记录问题根源,形成“问题-整改-预防”闭环,降低同类投诉率XX%。

4. 细化应急流程,提升响应效率

修订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在突发情况中的职责与信息传递路径;每季度开展1次针对性应急演练(如停电安抚、水管抢修),演练后复盘优化流程,确保突发情况中信息传递无滞后、处理无遗漏。

5.提升信息化水平

引进成熟的智能化设备:比如防高空抛物摄像头、防尾随门禁、人脸识别系统、高楼层住户装修废料专用通道等。

6. 优化社区活动的频次和水平

根据居民的诉求制定相关社区活动课程表,定期组织“你教我学”活动:组织面点培训、趣味阅读、计算机培训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本地人社部门进行对接,配合人社部门摸底并完成相关的就业培训等工作。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