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10-27 1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科学家故事":选择一个你感兴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家故事,确保故事内容适合你的阅读水平,并且能够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
2. "明确主题":在阅读故事后,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例如,你可以关注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对科学的热爱等。
3. "简洁明了":由于篇幅限制在300字,你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观点。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无关紧要的细节,直接切入主题。
4. "具体事例":在表达你的观点时,引用故事中的具体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这可以让你的读后感更具说服力。
5. "个人感悟":除了总结故事内容,还要表达你的个人感悟。你可以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你对科学或科学家的看法。
6. "结构清晰":确保你的读后感结构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故事和你的主题,主体部分展开讨论,结论部分总结你的观点和感悟。
7. "语言流畅":使用流畅的语言,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确保你的读后感易于阅读和理解。
8. "校对和修改":在完成初稿后,仔细校对和修改,确保没有错误,并且表达清晰、准确
屠呦呦是谁?
诺贝尔奖结果出来时,我相信多数人跟我一样,对这个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脸蒙圈。
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屠呦呦低调、朴素、不爱交际,但在了解了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后,我衷心被这位朴实、低调的女科学家所折服,也迫切的想要让孩子阅读屠呦呦的故事,感受中国顶尖科学家的精神与风骨。
《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是“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一。该系列丛书是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的重点出版物,根据“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积累的大量资料,在尊重科学史实的基础上,用简单易懂的文字、精美的绘画,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故事。
屠呦呦的名字取自“呦呦鹿鸣,食野之篙”,蕴含了父母对她快乐自在成长的期盼。屠呦呦从小就对中医药书呈现出浓烈的兴趣,父母的大量的藏书以及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得屠呦呦得到很好的知识启蒙。
在16岁时,她不幸罹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两年,但这段经历让屠呦呦产生了为人类健康研究医药学的愿望,对医药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她21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药学系,从此生药学成了她的全部,毕业后,她来到了中医研究院工作,成为了一名药物研究人员,中医药的宝库大门为她缓缓打开。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是兴趣引导屠呦呦走进生物药学的领域,那么,在此后漫长的科研攻坚岁月中,是热爱、是勇于担当,让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历经重重考验,才在1972年发现了有效抗疟单体——青蒿素。
1967年至1970年,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从2000多种方药中精选640种,制备各类中药提取物,但抗疟效果均不理想。
1971,疟疾横行,屠呦呦和团队成员再次遴选出200多种方药,并对380多个提取样品进行筛选,这时,青蒿再次进入她的视野,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话的启示下,联想到温度也许是影响青蒿抗疟疗效的关键。
在经历了用水和乙醇提取的弯路后,终于用乙醚成功提取到有效抗疟的单体青蒿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动物上试验有效后,为了尽快证明对人体的作用,屠呦呦和几名同事不惜以身犯险,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这种为科研的献身、担当,让人动容。
我相信,在阅读这本绘本时,你或者孩子都会像我一样,被屠呦呦的热爱、担当所感动。
此外,该绘本在设计上,也非常切合孩子的阅读需求,除了对屠呦呦的生平事迹以绘画的形式详细展开讲述,在最后也总结了“屠呦呦小传”“屠呦呦年谱”方便读者对屠呦呦的生平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结语:
《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一本别出心裁的人物传记绘本。在成长的道路上,榜样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能照亮前进的道路,科学家具有这样的引领的作用,愿孩子们都能从这套绘本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来源:富平科普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