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写一篇《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字》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10-27 10:26

写一篇《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字》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科学家故事":选择一个你感兴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家故事,确保故事内容适合你的阅读水平,并且能够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
2. "明确主题":在阅读故事后,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例如,你可以关注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对科学的热爱等。
3. "简洁明了":由于篇幅限制在300字,你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观点。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无关紧要的细节,直接切入主题。
4. "具体事例":在表达你的观点时,引用故事中的具体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这可以让你的读后感更具说服力。
5. "个人感悟":除了总结故事内容,还要表达你的个人感悟。你可以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你对科学或科学家的看法。
6. "结构清晰":确保你的读后感结构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故事和你的主题,主体部分展开讨论,结论部分总结你的观点和感悟。
7. "语言流畅":使用流畅的语言,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确保你的读后感易于阅读和理解。
8. "校对和修改":在完成初稿后,仔细校对和修改,确保没有错误,并且表达清晰、准确

品读屠呦呦的故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担当闪耀科研人生

屠呦呦是谁?

诺贝尔奖结果出来时,我相信多数人跟我一样,对这个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脸蒙圈。

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屠呦呦低调、朴素、不爱交际,但在了解了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后,我衷心被这位朴实、低调的女科学家所折服,也迫切的想要让孩子阅读屠呦呦的故事,感受中国顶尖科学家的精神与风骨。

《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是“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一。该系列丛书是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的重点出版物,根据“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积累的大量资料,在尊重科学史实的基础上,用简单易懂的文字、精美的绘画,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故事。

屠呦呦的名字取自“呦呦鹿鸣,食野之篙”,蕴含了父母对她快乐自在成长的期盼。屠呦呦从小就对中医药书呈现出浓烈的兴趣,父母的大量的藏书以及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得屠呦呦得到很好的知识启蒙。

在16岁时,她不幸罹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两年,但这段经历让屠呦呦产生了为人类健康研究医药学的愿望,对医药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她21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药学系,从此生药学成了她的全部,毕业后,她来到了中医研究院工作,成为了一名药物研究人员,中医药的宝库大门为她缓缓打开。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是兴趣引导屠呦呦走进生物药学的领域,那么,在此后漫长的科研攻坚岁月中,是热爱、是勇于担当,让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历经重重考验,才在1972年发现了有效抗疟单体——青蒿素。

1967年至1970年,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从2000多种方药中精选640种,制备各类中药提取物,但抗疟效果均不理想。

1971,疟疾横行,屠呦呦和团队成员再次遴选出200多种方药,并对380多个提取样品进行筛选,这时,青蒿再次进入她的视野,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话的启示下,联想到温度也许是影响青蒿抗疟疗效的关键。

在经历了用水和乙醇提取的弯路后,终于用乙醚成功提取到有效抗疟的单体青蒿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动物上试验有效后,为了尽快证明对人体的作用,屠呦呦和几名同事不惜以身犯险,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这种为科研的献身、担当,让人动容。

我相信,在阅读这本绘本时,你或者孩子都会像我一样,被屠呦呦的热爱、担当所感动。

此外,该绘本在设计上,也非常切合孩子的阅读需求,除了对屠呦呦的生平事迹以绘画的形式详细展开讲述,在最后也总结了“屠呦呦小传”“屠呦呦年谱”方便读者对屠呦呦的生平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结语:

《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一本别出心裁的人物传记绘本。在成长的道路上,榜样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能照亮前进的道路,科学家具有这样的引领的作用,愿孩子们都能从这套绘本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富平县第三十届“科技之春”科普阅读小明星读书感言集(十三)

自我介绍

我叫樊伟祺,今年十二岁,现就读于富平县频阳小学五年级三班。美丽的石刻之乡宫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性格安静的我平时喜欢听音乐、阅读慢跑和打跆拳道。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让我收获知识,变得更加智慧。虽然,现在的我还不够优秀,但我会努力成长!

读《科学家故事100》有感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去读书了,也有更多的人喜欢读书了。近期,我读了一本名为《科学家故事100个》的书,它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作品。

这本书里有109位著名的科学家内容非常精彩,我才看了两三天,就被科学家们的事迹深深吸引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让我钦佩不已,就像医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化学家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桥梁工程师詹天佑、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想必你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肯定觉得既好奇又好笑——牛顿。但这个名字“牛顿”却名扬万代,被人们铭记,用“力”的单位——符号“N”进入了人类的科学发展史。

其实,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也不突出,但他善于研究、勤奋好学,才造就了以后的他。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他觉得他们应该喝一杯酒,于是就去拿酒了。老朋友左等右等,一直等不到他回来,于是独自吃了晚餐就离开了。过了好久,牛顿回来一看,餐桌上摆放着几只空盘子和几根鸡骨头了。牛顿笑着说道:“哈!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原来,牛顿突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就急忙到实验室里做起了实验。在牛顿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废寝忘食”!

还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颗苹果砸在了他头上,还在地上反弹了几次,好奇的牛顿就开始研究苹果为什么会落下,而月球却不会掉到地球上呢?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得出了结论并得出了万有引力的结论。

牛顿这一种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惊人的奇迹,造福了人类。同时,牛顿在普遍的现象中发现了真理的存在,告诉我们: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因此,我们要留心身边的事物,研究它们、使用他们,努力创造出对人们有益的发明。

要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机遇永远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大好时光。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来源:富平科普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