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10-27 10:41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慈善助困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有深度,并能体现工作的价值与成效: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 "目的:" 是为了汇报工作进展、分析成效与不足、提炼经验教训,还是为了争取资源、向上级或社会汇报?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对象:" 是写给谁看的?是上级领导、团队成员、资助方、受益群体还是公众?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语言风格和详略程度也应有所调整。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准结构:" 通常包括: "标题:" 简洁明了,如“XX年度/阶段慈善助困工作总结”。 "引言/概述:" 简要说明总结的时间范围、主要工作背景、目的和总体评价。定下基调。 "主要工作内容与过程:" 这是核心部分。详细描述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助困项目或活动(如扶贫济困、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灾害救援等),实施过程是怎样的,采用了哪些方法或策略。要具体,避免空泛。 "取得的成效与亮点:" 清晰、量化地展示工作成果。可以用数据说话(如资助金额、覆盖
来源:丹东日报-丹东新闻网
在疫情面前,你能做什么?当志愿者站出来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战斗。疫情期间,丹东1780支志愿服务队、8.3万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红,汇聚成战“疫”的磅礴力量,点亮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
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一年来,我市大力倡导和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以奉献担当、真情大爱的实际行动,响应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搭建平台
拓宽志愿服务范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36715人,有志愿服务时长登记志愿者58421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852个,登记志愿服务项目4711个,涉及社区服务、生态环保、文明交通、扶贫帮困等多个方面。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每周一小时 环保在身边”、“善行28”、“致敬最可爱的人”等项目,形成了具有丹东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时代风尚。
在东港市,每月的28日都会举办“善行28”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包含环境保护、文化惠民、科技惠农等十几个领域;凤城市爱心义工团队长期组织助学、助老、助残、助弱等各种形式的爱心义工活动;宽甸满族自治县“10+1+n”全民组团帮扶助学志愿服务,使全县102名贫困孩子得到了1000多名志愿者的资助……学雷锋志愿服务,已成为丹东人的一种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精神追求。
振兴区理论宣传志愿者“汤池镇理想邮递员”自制防疫知识小视频,发出号召,提醒大家出门戴好口罩;元宝区文化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创作文艺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市民听得懂、记得牢;振安区志愿者主动请战,协助社区助力防控一线……据统计,疫情期间,我市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开展抗疫志愿服务活动百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累计帮助农户售卖滞销农产品150余万公斤,开展农业科技现场培训220次,捐赠款物1670余万元。
越是艰险越向前。广大志愿者在战“疫”中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内涵。
创新实践
志愿服务不断深化
在不断深化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我市更加聚焦创新载体,创新方式,创新方法。
只要群众“说”,我们马上“办”。凤城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把“爱心订单”服务办到了群众家门口,完成了群众“点单”、志愿服务“接单”的运行机制,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丹东818慈善义工站长期活跃在机场、车站、公园等人流较多的地方,被亲切地称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818志愿者’”;在交通路口,随时可以看到郑树山慈善义工站的志愿者在疏导交通,宣传文明乘车……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志愿服务团队、一项项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无不彰显着我市慈善志愿者的靓丽风采,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健全机制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品牌项目、强化制度保障、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发光发热,行稳致远。
经过长期实践,一批具有丹东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已经形成。“善行28”志愿服务项目、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入选2019年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会长李海涛、振安区五龙背镇敬老助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温常卿、凤城市爱心义工团队、蒲公英义工站“每周一小时 环保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振兴区锦绣社区、元宝区广济街道广济社区入选2020年辽宁省“四最”先进典型名单。
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我市认真贯彻《辽宁省志愿服务条例》,确立了由文明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同时,为优秀志愿者赠送免费保险,免除志愿者们的后顾之忧。
“小善渐而大德生”。每一次真情服务,都会写下温暖你我的生动故事;每一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都是无私奉献的最美化身。永恒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在为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 徐宏祥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财务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丁园园等18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并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大家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西峡县田关镇第一中心小学 通讯员 李洪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