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10-27 10: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材教法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笔记内容充实、有价值,并能够体现你的思考与理解:
"一、 读书笔记的核心目的:"
首先要明确,教材教法读书笔记"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记录你的理解、思考、疑问和与自身实践的连接"。它服务于后续的教学反思、知识应用和理论深化。
"二、 重点关注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教材教法书籍中的以下方面,并在笔记中有所体现:
1. "核心概念与理论:" 准确记录关键术语(如“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差异化教学”等)、主要的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及其内涵。力求理解其定义、背景和意义。 2. "教学原则与方法:" 记录作者提出的教学基本原则(如启发性、直观性、系统性等)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如提问技巧、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注意区分不同方法适用的情境、步骤和要点。 3. "教材分析与处理:" 如果书籍涉及教材分析,记录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难点,以及如何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或调整的思路。 4.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关注如何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
临沂师专中文系81级2班 徐占生
1983年4月13日 星期三 (阴 小雨)
实习:3月21—4月17号,共四周时间。
今天是13号,实习的最后一周。
实习将要结束了,在这期间,也零零碎碎的有点儿感受了。前两个星期,熟悉教材,写教案,试讲。
我的教案也曾三易其稿,三抄其纸。
开始试讲,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十条之多:声音稍低,不够大胆,教态不自然,教案不够熟,教法不够灵活……惭愧,不甘心,加劲!
读,写,自己找地方试讲。
物理合堂教室,河边,地头上,校花园内,练,讲,讲,练。
嗓子疼,鼻子出火。
吃药。还是练。也有六七遍之多。实习开始。初中二年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先辅导(晚自习)。课前,心跳得挺厉害,在教室里转转。上课。导语说得快了点儿。范读课文,心情不紧张了。声音还算凑合,后边能听清楚。分析课文,提问,板书。布置作业。下课。课后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说,讲得还可以。收作业,批改。第二节:总结作业情况,分析课文,写作特点,解决作业。课下,收作业,批改,又批改作文,辅导学生。再后,杨丽、王春梅要讲课,一同去辅导学生。听课。杨丽、王春梅各两节。做了时间记录。又,侯云、王英辅导。听课,侯云第一节。在这期间,整天往返出入于学校和费县一中之间。对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情,感到他们天真、活泼、可爱。马上要结束实习,和学生们分别,心中有一种怅然之感。此次实习,尤感教学之好。虽然有人说:“没有奖金,没有后门儿走。”但我只记得:
“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月24号 星期日 晴
昨天——星期六。
晚上,学校放映《心灵深处》,因在影剧院看过,故不再看。感到无聊。不!感到了该到一中去看看学生们。七点钟。我装起用日记本页纸写的赠言——共67 张,每人一张——名人名言,向一中走去。刚到果品公司那边百多步,一辆自行车从身边驶过。停下了——噢!原来是付小燕、王燕二位同学,问他们干什么来,她们说:“找老师,没找着。”我们一块儿向一中走去。路上,谈起对老师的印象,她们说:她们班的一个老师太凶,光打学生。我想:这样不好,不能体罚学生。到校。教室里有五、七个人,物理老师在给两个学生讲题。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了“祝你取得优异成绩”。我说:“写得不错,就是‘成绩’的‘成’字少了个点儿。”那位同学赶紧补上了。坐下来,付晓燕、王燕在我旁边。我拿出了赠言页,她们很高兴,各人拿着,又给没来的要好的同学拿着。因抄错了三个同学的名字,王燕拿出纸,我又另抄了三张,并把发给同学的任务交给了她。在黑板上写粉笔字,画人头。一会儿,单长虹、刘伟等同学来到。李佳等同学在后面做作业。杨德义来了。我提议:让杨老师唱歌听。我们俩合唱了几首歌。单长虹、刘伟合唱,单长虹独唱。她们几个合唱。……断电了,点上蜡烛。一直到九点多。单长虹等同学回家,王燕在校,不回去了。王燕等同学送我们到了校门口。告别,约定:明早九点,到师专玩。王燕说:“老师!good——bye!”我接道:“good——bye!”路上,我跟杨德义说:“和学生在一起,真是快乐!”他说:“和他们在一起,引起了我们的童心!”黄州区聚星小学 程班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效应”。“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刻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暑期我在看余振兴老师编著的《守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一书,书中蕴藏的教育法则颇多,而“南风效应”一法被他恰到好处地运用着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感受良多。
余老师有一篇教学随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提到一个日常教学中的小片段:那一天很热,不少学生都在拿书扇风。当他饶有兴致地用精彩课件引入新课后,发现事先准备的教具忘在了家里,恰巧此时又碰到一学生举手打小报告“老师,他用水瓶打我!”。
其实按常理,老师或许会借批评学生的理由化解自己忘带教具的尴尬,但聪明的余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幽默地对着全班学生说了一句:“看来这个同学是给我们送教具来了”,原来他就地取材,要将矿泉水瓶当教具用,学生经历了这整个过程,有了经历自然也就有了对这个特殊教具的珍惜,有了学生流露出的真实感情,余老师接下来的课堂也就有了活力。
多么精彩的一场“南风”式的谈话呀!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像余老师那样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摔椅,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还有一篇余老师的教学实录与反思《垂直与平行》让我反思深刻。因为我曾讲过《垂直与平行》的公开课,最后以学生配合不大融洽收场。这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啊!自此,我就不大敢在公开课上讲几何方面的题材了,一直觉得是几何知识空间感极强难入学生心,更难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
可看了余老师这篇实录与反思,我喜出望外了!不是我惧怕讲几何,是几何没入我心。几何当然不会主动入我心了,这里权当玩笑罢了!就拿此课来说吧,是我需要主动在自己的世界里弄清“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还要用自己的话语让学生更易理解,用自己设想的教具模拟出这一联系与区别。更重要的是我需像余老师那样运用“南风效应”,对学生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并且要静下心来揣摩课堂上我说的每一句话,提的每一个问题。依稀记得我拿出一个长方体大纸箱标好几条直线就问学生,“为什么‘平行的定义’一定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问得学生半天摸不着头脑。我当时还想是不是学生思维反应慢了点,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提问的方式或语言让学生接受不了。
首先学生不理解“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其次学生自己没有动手实践,就靠观察很难理解“同一平面的意思”,最后是我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完全是强迫学生接受。现在终于明白了余老师所说的“课堂语言的设计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老师对学生理解度的了解,需要老师自身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语言素养”,那我今后在课堂语言设计上需要花更多功夫了。
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因此,我们应像余老师那样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余老师的教学随笔下我悟出了“感人心者莫乎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人性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为上激励学生。试着用“徐徐的南风”去吹拂我们的学生,触及他们的心灵,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瑟瑟的北风”只能激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规范其言行,也不利维护其身心。
北风固然凶猛,但结果事与愿违;南风虽然徐徐,却往往事半功倍。牢记“南风效应”好教法,让徐徐的南风吹进我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温暖,给课堂注入活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