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8-31 19: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火车上的日记作文,可以记录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思考。为了让作文更生动、充实和有深度,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Clarify Theme and Central Idea):" 在动笔前,想清楚你这篇日记最想表达什么?是旅途的风景、车厢里的众生相、独自思考的感悟,还是某次特别的经历? 确定一个中心思想,让你的作文有一个明确的焦点,避免内容松散。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Choose an Appropriate Starting Point):" 火车上的体验很多,可以选择一个最触动你、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点作为开头。比如: 刚上车时的期待或紧张。 窗外掠过的第一个标志性景色。 遇到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对某个景象或声音的瞬间感受。
3. "注重细节描写 (Pay Attention to Detailed Descriptions):" "视觉:" 火车窗外的景色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日出日落等),车厢内的环境(灯光、气味、声音、乘客的穿着打扮、行李等)。 "听觉:" 车轮滚滚声、空调或暖气声、广播声、乘客的交谈声、偶尔
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陈锐海)弹指一挥间,时代在变迁。江西鹰潭的老司机余向阳开了25年火车,沿途看到的景色瞬息万变,驾驶的列车也从蒸汽机变成内燃机,再到如今的电力机车。对他来说,眼见的变化太多,不变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随车携带一本手账,记下当天的行车见闻。
每一趟车记下一页,一年写完三四本。25年间,84个巴掌大的本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手中经过,余向阳的笔在白纸上留下一部铁路微历史,也见证了近二十年间中国春运的变迁。
搬了7次家都没扔的84本小册子
一个截面16寸大的收纳箱装不下,余向阳把剩下的小册子整齐有序地摞在纸袋里。这些年搬了7次家,妻子每一次都嫌它们重、占地方,想一口气扔了。但余向阳舍不得,转身偷偷就把它们塞进杂乱的行李,一块儿搬进新家,找了个不显眼的角落藏起来。
原本这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84本小册子而已。封面统一写着“司机手账”四个字,有的崭新发亮,有的已然发黄,边角卷起。对余向阳来说,这些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笔记本却是重要的“人生档案”。他可以从中追溯过去25年间具体的某一天,自己跑了哪趟车,经过几个站,遇见哪些事。
1993年他开始驾驶火车那会儿,电脑还没普及,铁路公司要求司机们随身携带手账,做好行车记录。爱写日记的余向阳,除了标志发车日期和班次、要做的标准化工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外,还把列车穿过的村庄、夜幕下的星空、窗外的雨雪等沿途景色都留在注脚处。时隔多年他偶尔回看时,彼时彼景仍可追忆。
后来行车过程均有电脑记录,但写惯日记的他仍保留这个习惯。时间一长,一个个本子也就摞了起来,注入岁月的重量后,留到现在反倒成了铁路的印迹,余向阳因此倍加珍惜。此前公司有旧本换新本的活动,他没去参加,宁可自己买新的也不愿意丢了这些历史资料。
春运微纪录
翻开泛黄的牛皮纸封面,第一本日记的首页这样写道:“机车是前进型6589号蒸汽机车,车次是1532次,从景德镇站出发开往绩溪站,需要运行8个小时。”
时间回到1993年5月1日,新司机余向阳首次上岗。当时他开的是蒸汽机车,功率小,牵引能力弱,行走的区段虽然很短,但单程一趟就要徒手铲十多吨煤。余向阳经常一路上被熏得灰头土脸,出发时衣装整洁,一到目的地却全身乌黑,只见明亮的眼睛和一口白牙。下了班他往往是精疲力尽,倒头就睡。
说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九十年代的春运。“旅客多,人员杂,登车乱,到处都是挑着扁担、肩扛背包、三五成群追车奔跑的旅客,切记待人员全部上车后再发车。”他在笔记中记下蒸汽机时代中国铁路春运的场景。
余向阳还记得那会儿大家都穷,回家过个年也不容易。一到年底,售票厅买票的人总能排起长队,好不容易买了票,候车室却进不去,乌压压一片涌满人。乘客过五关斩六将挤到站台却上不了车,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恨不得把人从车窗仍进去。车门一关,列车开动,站台上总能见到几件落下的行李,而在塞满人的火车上,车门处过道里,能回家的游子安心地睡着。
“现在在手机、网络上就能买票,不要排着长队,更方便了。普通的车里面都有空调,冬暖夏凉,有的甚至还能看电视机。饮水、上厕所也都很方便,方方面面都好多了。”
开了25年火车,徐向阳能感受到旅客的人流量与日俱增,但铁路快速发展,人们候车的舒适度和上车的有序性都有很大的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好,“坐车回家已经不是很大的负担,应该是一个愉悦和轻松自信的状态吧。”
这个53岁的老司机也不用跟煤灰打交道了。2000年他开上了内燃机车,时速从60公里提到90公里。到了2010年,余向阳开的是安静洁净的电力机车,日记显示:“这种机车功率达到7200千瓦,牵引力也到了6000多吨,几乎是蒸汽机车的2倍。”如今他上班可以穿西服扎领结,车上还有黑匣子这些安全装置、紧急装置,“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
老司机大年三十的离家印迹
留在日记上的不只是二十年间中国人的回家之路,还有老司机大年三十的离家印迹。
“2002年除夕执乘,一路开来一路停,标化执行在每刻,安全行车为夙愿。经过几日整车,机车质量状况目前尚好。”日记显示,16年前的除夕天气晴朗,余向阳未休,仍在路上。大年三十和其他客运人员一起守在春运的火车上,已经成了他特殊的过节方式,“乘客离家有多近,我们离家就有多远。”
火车疾速前行,经过山岭和村庄,先是听到忽近忽远的鞭炮声,再到夜幕降临时就能望见远处的万家灯火,抵达目的地那会儿已是更深露重,车站的电视里传来新年的钟声。看着赶在最后一刻回到故土的旅客,余向阳想起家里的妻女。
有一年除夕他原本轮到休息,聚少离多的一家人置办好年货正围在桌前包饺子,不出意外的话,那是一顿久违的年夜饭,此前一直在姥姥家过年的女儿那个年可以在家过了。然而,一通突然的来电把余向阳立马调回火车上,一起吃顿年夜饭又成了一家人的愿望。
“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但想想我们的责任很重大,要保证安全,要用这种平稳的心专注地回到工作中来,把旅客安全送到家。”有时余向阳会自我安慰,“一趟车穿越两年,连接年尾和年头也挺有意思的。”
时代的列车开到了2018年,此时春运的大幕已经拉开。余向阳还是像过去25年一样,带着司机手账登上火车,记录着眼前这个春运,这也可能是老司机最后一次参加春运。明年九月他就要退休了,下一个春运能不能赶上还是未知,余向阳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失落。
值班人员正在进行机车卸污上水. 李红武 摄
中新网广州2月6日电 题: 火车头里的“厕所革命”
作者 许彬 李红武 郭军
谁都有可能“内急”,何况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的火车司机。火车头里有没有厕所,火车司机究竟怎么上厕所?
地处湘中要塞的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承担着京广线、沪昆线、湘桂线、石长线等线路客货列车牵引任务,最远西至怀化,南至广州,运行里程达3879公里。然后,早年和谐号在该段投入使用时,因配套吸污处理能力跟不上,厕所无奈暂由“铁将军”把门。随着铁路大提速,列车停站次数和时间不断优化,火车司机“如厕”难问题亟待解决。
如今,占总配属86.9%的272台主力机型和谐号机车均带厕所。
2月5日15时20分,和谐型机车6308从株北站1场转线首站达到株洲整备场卸污区,进行厕所补水和卸污作业。
“火车司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2013年始,该段上下坚持不断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先后在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四地投入约176万改造整备场,建好配齐地面吸污点和设备,着力提升火车司机的工作生活品质,化解“如厕难”引发的人车不安全风险。
听到机车鸣笛声,党员值班员刘国宏、李桂华迅速从屋内迈向站台,刘国宏在司机端设置防护禁动旗,李桂华麻利的一手将真空卸污泵接头套牢在机车厕所排污口,一手将上水管对准厕所水箱口,3分钟不到,污尽水满。待刘国宏在机车运行日志上盖章确认,取回禁动旗,回屋登记好机车型号、卸污时间等信息,首道工序便算完成。
因水压大,为防上水管脱出,48岁的李桂华长期用力顶住接头,右手虎口生了老茧。“反正时间短,用手方便”谈及为何不想办法改进时,一旁的刘国宏给出了答案。
据悉,卸污场配备了两台真空卸污泵,可同时满足2台机车卸污作业,日均卸污144台机车。
片刻,株洲整备车间道岔集控组通过监控视频确认禁动旗已拆,便开放机车由卸污区入整备股道的径路。
透过窗户,看到有机车入库,一头短发、44岁的保洁组长匡杏英立马吆喝姐妹们跨上“行头”准备上车保洁。洗厕灵、毛刷、生香等保洁工具在她们手上轮番上阵,忙完面上的清扫,又细心的添加洗手液和擦手纸,16分钟不到,约一平米大的厕所“焕然一新”,飘出了淡淡的清香。
“春运高峰期要来了,多备点货”,休息间堆满了保洁用品,匡杏英说,“现在洗厕灵、生香等用得比平日里快一倍”,仅在2月4日,他们就“梳妆打扮”了92台机车厕所。
“如厕是一种享受。”老司机吴星光对火车头里的“厕所革命”赞不绝口,以前即使站停、在区间等信号停车允许如厕,但那种窘境方式,不仅犯难,而且不雅,还不安全。
株洲检修车间电器钳工崔欢松接到整备地勤人员的报活后,挎着工具包径直登上了和谐机车6308,15分钟内就处理好了厕所排水不畅问题。机车厕所“门诊”的3位“医生”平日主要对正常扣修的机车进行维保。春运里,为方便“急诊”,他们把“门诊”由检修库前移到了整备场。
42岁的崔欢松已有3年“医龄”,对付机车厕所“疑难杂症”,琢磨出了“听摸看”三诊法,并与同事一起改造升级了厕所的“水、气、电”路:改进厕所排水槽,避免因积水造成机车接地;将塑料管换为铜管,避免引发车头总风管漏风;增加智能模块,即使机车不升弓取电,厕所照常能用。(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