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9-03 11:4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书稿校对工作总结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精雕细琢,字斟句酌:撰写书稿校对工作总结的要点"
书稿校对,是出版物从稿件走向成品的最后关键环节,它如同产品的质检,旨在消除文字、格式、知识性等方面的错误,确保最终呈献给读者的是一部准确、流畅、完美的作品。完成一次书稿校对工作后,撰写一份详尽、到位的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梳理和复盘,更是为后续编辑、出版环节提供参考,甚至是对作者心血的尊重与保护。那么,撰写书稿校对工作总结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明确总结目的与受众,确立清晰基调"
首先,要明确这份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给委托校对的出版社编辑、作者,还是内部的工作汇报?不同的受众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言风格。例如,给编辑的总结可能需要更侧重于发现的关键性错误、涉及篇幅较大的修改建议;给作者的总结则应更侧重于感谢、沟通确认修改方向以及整体质量的评价。基调应客观、专业、严谨,同时也要体现出校对工作的细致与价值。
"二、 完整呈现校对过程与范围"
总结应清晰说明本次校对工作的起止时间、校对范围(全稿、部分章节、特定格式等)、采用的校对
前些日子突然收到齐老师的消息,问我语文是不是挺好的,当时我:“我数学也挺好的。”言外之意是语文很好,数学更好。
以前我总是奉行老师教我谦虚这条做人准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也开始自信起来,这是我第1次如此自信的回复。
由于我的自信回复和平时帮齐老师排版校对公众号文章时的仔细认真,我获得了帮齐老师校对书稿的差事。
当齐老师问我有没有时间帮她校对一下书稿时,我欣然答应了,“好呀!”
这放在以前,我肯定会委婉拒绝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做过这类事,怕把它搞砸,但这次我却勇敢地接了下来。
因为我想到齐老师的一篇文章里写道:“要用未来的眼光看待自己,如果只局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那么永远不会获得发展。”
她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她有一个同事自己从工厂出去单干,做服装生意。有一个客户问她会不会做儿童的裤子,结果这个同事满口答应了说:“没问题,过两天等着来拿裤子吧!”但其实她一次也没做过,结果那天晚上她就找邻居要了条小孩的裤子,一点一点拆下来,再对比剪裁,然后一点一点地缝上去,就这样第1条裤子做好了。
如果她以当时自己的能力来决策这件事,肯定会选择放弃,这个客户也就留不住,错失了生意上发展的机会。
我受这个例子的影响,觉得自己也应当主动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来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
刚开始接到任务时,我校对一篇书稿差不多需要一小时的时间,一篇稿大约1500字到2000字之间,有的更多。
齐老师的书稿一共是51篇文章,我需要交对的是第21篇到第40篇,也就是一共20篇文章。按照一篇一个小时的速度,那我要连续工作20个小时,显然两三天的时间是有些紧张的,因为我还有一些其他事情要做。
第1篇书稿校对用的时间很长,第2篇,第3篇也是,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进行,我校对书稿的速度逐渐加速,我不再单用眼睛看,而是边看边用嘴把它读出来。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带着感情朗读,通过朗读能很快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修改到逻辑通顺,再把一些错别字挑出来,尤其是“土也地”“白勺的”和“双人得”的用法。
为了提高效率,我一直用手机的计时器来计时校对一篇文章需要多长时间。后来我发现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50分钟,40分钟,30分钟…到最后我15分钟便能校对完一篇文稿,甚至一些比较短的文章,只用10分钟就行。
当我如期把校对好的书稿给齐老师发过去之后,齐老师非常满意,并且说将来新书出版后,第1个要送我一本签名书籍,我非常开心地表示了感谢。
没过两天,齐老师把书稿再次给发来,请我帮她校对前面的1~20篇以及后面的11篇,也就是全部的说稿让我再校对一遍。
我非常开心,因为齐老师说感觉还是我要仔细一些。得到别人的认可,总会让我高兴到起飞。
所以我又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齐老师。
然后我便又用了两三天的时间,把这些书稿全部校对完成。在前面的基础上,这次的速度稳定在15到25分钟一篇。
书稿校对过程中,有一些模棱两可,我也不明白的地方便问齐老师,齐老师一一给做出回复,并且说让我按照我认为正确的表达先改。齐老师如此对我信任,又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因此我改起来便更得心应手。
齐老师的文章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但语音写作难免有错别字或许赘述之处,因此她希望能有一个学院派的人,修改书稿中的一些问题。我上学时语文成绩不错,得益于小学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非常看重病句的修改,所以在一些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方面,尤其是关联词的使用方面,我都比较有把握。有时读上一遍就能看出来逻辑方面的问题。实在看不出来,就读上两遍三遍,直到把句子读顺改顺。
我如期将整本校对好的稿件发给齐老师。齐老师不仅向我表示了感谢,还给我发了一个红包。
当时我非常犹豫,纠结要不要收齐老师的红包。毕竟我是非常愿意做这件事的,虽然付出了时间,但是能第1个读到老师的新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提升了自己,学会了一些校对书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的自信。第1次做一件事就得到了肯定,所以我的收获也很大,可谓一箭三雕,因此我本来不想收齐老师的红包。
当时正在吃饭,我随口问了一下我老公:“我帮老师校对书稿,老师发给我红包了,你说我收不收呀?”我老公是一个非常冷静并且很理性的人,我老公说:“你收吧,既然别人给你发红包,就一定是希望你收的,如果你不收,两人就会来回谦让,既浪费别人时间,也显得你这个人很犹豫不果断,另外你毕竟也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这是你的时间成本。”
听了老公如此冷静细致的分析,我果断地向齐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我回复:“哇,太棒了,这也算是我文字变现路上的一笔收获啦!”齐老师:“对,这就是知识变现。”
然后我便欣然收下了红包,并再次为自己争取后续的提升机会。我和齐老师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尽管和我说。
我非常看重在帮别人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因此有时候会很热情地帮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这次则是我的一个突破,我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书稿校对方面的工作,这是第1次,我想也是一个开端,以后,我也许还会有这样的机会,不仅能够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变现,别人的肯定和自己自信心的提升。
以前我总是以固定型思维来做事,后来我才发现这种思维是对自己的一种禁锢,任何人都要如果想要有长远的发展,都要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即不要用过去的旧眼光看待自己,要用未来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现在不会,不代表以后不会,现在没有能力,不代表以后没有能力,现在做不成,不代表以后做不成。如果你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自己,那么就永远固步自封,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希望我以后能够慢慢锻炼这种思维,就像教育界对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让孩子们跳一跳摘桃子。
其实我们成人也应该对自己有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给自己设一个最近发展区,不要总将自己固定在固有的模式中,适当地突破自己,做一个成长型的人。
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树立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也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机关文稿校对的四种方法。
一、重点校对法
即重点校对标题、逻辑关系、固定用语等关键内容。这些地方一旦出错,将会成为文稿"脸"上的疤。重点校对适合已校对多次或时限要求紧急的文稿。
看标题,统全篇。拿到一篇文稿,先不要急于一头扎下去、一字一句从头校到尾,而要先看大标题,再看小标题,大致了解文稿内容后再通篇校对。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排除标题中的错别字、序号错乱等低级错误,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稿内容。
看数字,知内涵。文稿中的数字一般都有丰富的内涵。校对时,要弄清楚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才能确保准确性。比如,在一份简介中,讲"××县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很明显把"平方千米"的"千"弄丢了,一个县的面积变成了一栋小楼的面积。
看称谓,须规范。看文稿中使用的固定用语是否规范正确,多次使用时前后是否一致。比如,党政机关的称谓,虽然全称、简称都能用,但一定要规范,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自创。像"中国共产党××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市委",如果写成"中共××市委员会"就是错误的。
看词意,不混淆。比如,"权利"与"权力","截至"与"截止","起用"与"启用","制定"与"制订",等等。这些词语很容易混淆,校对时一定要分清该用哪一个,决不能含糊。
二、诵读校对法
即在大致了解文稿内容的基础上,从头至尾朗读。诵读校对能有效避免校对不深、不细的问题,适用于讲话、发言、汇报等类型的文稿。
看语境,不误用。现在,各级机关起草文稿多用电脑,用哪种输入法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错字或错词。比如,用五笔输入法输入"浓厚"时,会出现"深厚"和"浑厚";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年中"时,很可能会出现"年终"。这些错误很多可以通过诵读来发现。
看句子,避繁冗。诵读便于校对出文稿繁冗拖沓、句子过长等问题,可以采取添加标点或是把长句变成短句的方法来解决,避免让人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
看习惯,不拗口。要符合领导的语言习惯,特别是要剔除拗口的词语。比如,"与其与去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不如与去年同期比","与其与"读起来比较拗口,可以改成"与其和",后面的"不如与"可相应改为"不如和"。一些词语组合起来虽字面意思正确,读起来却不顺口,这样的问题一读就能发现。
三、"身份"校对法
时刻牢记文稿的"身份",到文中去印证。
看文种,对风格。如果是动员部署类讲话,就应该讲道理、提要求;如果是调研报告,就应该据事实、提建议;如果是工作总结,就应该讲做法、谈成效;等等。
看对象,定语言。文稿服务对象的身份决定文稿的语言和站位。我们不能把省领导的讲话照搬照抄给市、县领导,因为身份不同、职责权限不同,所讲的内容和强调的重点等都会不同。所以,文稿的语言要符合服务对象的身份,做到不越权、不失位。
看词句,应时代。文稿用词用句应该与时俱进,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词句要换成当下体现新理念的提法。比如,过去用"京津冀一体化",现在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
四、沉淀校对法
即把校对过的文稿放上一段时间后重新校对,适合时限要求不紧的文稿。对沉淀后的文稿,应该突出校对以下几个方面。
看脉络,要畅通。文稿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沉淀后校对的重点。比如,一篇讲项目建设的文稿,主要内容依次为项目意识、破解难题、推进方法和招商引资,但根据人们了解事物的习惯,可以将顺序调整为项目意识、招商引资、推进方法、破解难题。
看题文,要一致。就是看小标题是否能说明大标题,各部分内容是否能说明小标题。
看文字,要精练。文字精练是文稿的基本要求。有时我们校对文稿,特别是自己起草的文稿,不忍裁剪、不想较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再审视它,能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校对,剔除冗余的文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宛西趣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