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9-03 12:5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南疆帮扶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全面、客观、有深度且具有实际意义:
1. "明确总结目的和对象:" "目的:" 是为了全面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帮扶工作的成果与不足?是为了向上级汇报进展?还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未来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篇幅。 "对象:" 是写给谁看的?上级领导?参与帮扶的干部群众?还是社会公众?不同的读者对象决定了总结的语言风格、侧重点和深度。
2. "内容要全面、客观、真实:" "全面性:" 要涵盖帮扶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产业帮扶(如特色农业、电商发展)、教育帮扶(如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医疗帮扶(如远程医疗、人才培养)、就业帮扶(如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润泽、社会稳定、基层治理等。避免只写成绩或只谈问题。 "客观性:"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成绩要具体,问题要深刻,原因要分析透彻。引用数据要准确,来源要可靠。 "真实性:" 总结的内容必须基于实际帮扶工作,反映真实情况,杜绝弄虚作假。要真实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在帮扶中的努力和付出
国资委将抓好智力援疆提升人才帮扶成效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加大对口援疆力度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会议暨国资央企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支持新疆发展、支援新疆建设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国资央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十三五”期间,国资央企不断加大对口援疆力度,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不断加大,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郝鹏强调,下一步,国资央企要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从战略上谋划和推动援疆工作;聚合新疆优势央企特长,紧贴民生推动新疆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更加突出实业产业合作发展;推进深度嵌入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兵团深化改革、向南发展;加大政策支持智力支援力度,持续推动援疆工作走深走实。
累计选派扶贫干部1450人
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312亿元,全区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3千伏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实现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提前半年完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显著改善南疆四地州439万贫困群众用电条件……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助力新疆脱贫攻坚、服务民生改善交出的成绩单,也是中央企业助力新疆决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中粮集团针对乌什县人均耕地少、人口多、收入单一的现状,持续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1150多名。通过开展杏园改造示范基地、家禽养殖、干果加工包装、木器家具加工等卫星工厂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购工作,拓宽扶贫村产业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通过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帮扶小产业等方式,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鞍钢集团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在塔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609.2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3个,派驻扶贫干部34人,培训基层干部942人,培训技术人员253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738万元。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不仅定点帮扶新疆2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承担了新疆870个(县、乡、村)结对帮扶任务。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期间,累计选派扶贫干部1450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1.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422个,采购和帮销农副产品39.3亿元,为新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27.4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近年来,国资委积极推进就业援疆,助力新疆稳就业保就业。
2012年以来,国资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已连续组织开展9届“中央企业面向新疆西藏青海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组织中央企业专门面向三地高校毕业生梳理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国资委多次要求,中央企业在疆投资建设中要注重带动就业,重视本地化用工,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就业。
在此指引下,中央企业将促进就业作为产业援疆工作重点,多措并举帮助新疆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着力吸纳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和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中国广核集团稳步加快技能提升、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托底保障、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等措施,积极推进就业援疆。通过产业发展积极提供就业岗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共计368个,其中新疆籍284人,少数民族23人,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7人。
中国商飞公司积极促进吸纳新疆、青海、西藏“三地”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内地就业。主动采取定向对接、提前宣贯等形式,积极联系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开展线上宣讲和招聘活动。
中国电信各级企业直接吸纳新疆籍高校毕业生1000多名,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1万多人。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安置南疆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6877人,帮助27.4万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央企在疆承建项目2 . 16万个
“十三五”期间,国资委引导中央企业在能源、水利、信息、交通等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积极助力新疆改善油、气、管、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畅通堵点、补齐短板,加速提升了新疆公共服务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
电网央企大力实施“煤改电”配套供电工程,帮助喀什、和田、克州60. 5万户各族群众实现了清洁采暖。
能源央企大力实施“气化南疆”战略,加快油气管线延伸建设,南疆29个县市、20个农牧团场350多万群众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天然气。
电信央企加快建设新一代网络,不断提高通信质量,持续下调服务资费。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中央企业在疆累计承建项目2. 16万个,完成合同额2525亿元。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务实推进产业援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组织推动中央企业在新疆关系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优化布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提升新疆基础设施体系效能和互联互通水平,以产业发展助力新疆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
同时,组织推动中央企业落实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帮扶工作机构队伍总体稳定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减,科学谋划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帮助受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组织推动中央企业加强与兵团合资合作,多措并举助力兵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产业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务实推进产业帮扶,支持兵团在南疆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此外,突出抓好智力援疆,提升干部人才帮扶成效。完善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管理办法,加大优秀干部选派力度。加强与新疆方面沟通协调,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援疆干部的优势特长。帮助新疆国有企业提高当地人才队伍能力和水平,打造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来源: 法治日报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南疆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兴产业富村民--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疆大学、莎车县卫健委驻莎车县墩巴格乡尤库日阿依库勒村第一书记于鹏飞
新华社客户端乌鲁木齐7月22日电(记者李志浩)“感谢自治区党委给我们村派来了一个好书记,他懂政策、爱群众,做事公道正派、有能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里天天有变化、年年大变样。”提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疆大学、莎车县卫健委驻莎车县墩巴格乡尤库日阿依库勒村第一书记于鹏飞,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好书记、群众的阿达西(维吾尔语“朋友”)。
抓党建强基层 扶贫扶志又扶智
2017年,莎车县墩巴格乡尤库日阿依库勒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73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9.96%。经过2年多的努力,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6月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0%。
自从2018年1月驻村以来,第一书记于鹏飞针对尤库日阿依库勒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能力素质不高、短板较多,难以适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农村工作任务的现状,从增强干部队伍“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着手,着重培养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学国家通用语言、学管理、学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及服务群众等综合素质能力。
于鹏飞带领干部查看村特色种植情况
在实践工作中,于鹏飞和工作队一道深入思考和探索南疆深度贫困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希冀从根本上找到破解南疆集中连片长期深度贫困的症结问题。工作期间他撰写近2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问题研究》。
驻村以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他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志在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于鹏飞针对村“两委”班子主动性和执行力不强、办事缺方法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工作队与村干部一对一传帮带机制,利用每天早派工、晚总结和每周主题党团日活动,注重帮中带、带中学,教思路、教方法,及时鼓励表现突出的干部,对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不高的干部进行精准帮扶,尤其注重在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党员干部。
于鹏飞带领村干部查看小麦长势
村党支部副书记阿不都热西提·库尔班说,“于书记在工作中对我们要求严格,但他以理服人,教我们干工作的方法,他还经常关心我们干部家庭和生活,问寒问暖,我们村干部发自内心感谢他,工作起来有干劲。”
强化组织管理,落实“三会一课”,定期开展党员活动;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督促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使用“飞书”App督促落实村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把党员组织起来,注重凝聚和发挥全村41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于鹏飞在扶贫车间向村干部部署转移就业管理工作
年终民主测评中,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群众满意度98%以上。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危房拆除等工作中,处处有党员干部群众的身影和声音,模范带头作用越来越明显。党员艾买提·斯迪克深有感触,“以前我们村是干部干、群众看,有的党员和村干部还拖后腿,不如一般群众。如今来了驻村干部,带领大家勤劳致富过好日子,干部和党员都像换了个人似的,拖后腿的不见了”。
看到村级阵地设施较差,既影响村委会形象,又不便于服务群众,于鹏飞与驻村工作队积极筹集资金,把坑坑洼洼的村委会变成漂亮的水泥硬化地面,修建花池和绿化带,购置了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村委会变成了“小花园”。
村委会环境旧貌换新颜,村民提力瓦力迪·克热木说,“我喜欢这里,每天都想过来转一转、看一看,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于鹏飞在农户家中查看房前屋后蔬菜长势
兴产业富村民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如何在南疆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长期巩固群众脱贫成效?于鹏飞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组建肉羊养殖合作社、蛋鸡养殖合作社,动员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入股增收。
于鹏飞与村干部查看小麦长势
了解到部分贫困群众因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等家庭原因外出打工就业有难度,于鹏飞依托该村的地理优势,积极协调县乡两级政府,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乡村扶贫车间,引进江苏“欧丹服饰”制衣企业,实现包括本村93名劳动力在内的全乡近4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增收,人均年收入稳定在13000元以上。依托扶贫项目在乡村扶贫车间周边建设10个“十小店铺”,解决13名群众就近就业。
扶贫企业产品销路好、订单多,加之有一定补贴,企业稳定运行。女工需大量时间照看学龄前儿童的矛盾也随之凸显。为化解这一矛盾,于鹏飞在扶贫车间建设一座食堂,协调企业为工人解决一顿午餐,还依托一家小店铺办起托幼所,不仅解决车间工人照看小孩的后顾之忧,还解决2户贫困户弱劳动力家庭就业。
始终把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于鹏飞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2年多来他们带领干部群众用汗水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专抓实干。
截至2019年底,累计188户714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9.96%降至1%,“两不愁三保障”“五通七有”全面实现。2020年6月24日,村里最后5户19人通过了全村拟脱贫户民主评议专题会议。至此,全村实现贫困户脱贫清零工作,完成全体贫困户177户690人脱贫任务。
于鹏飞和村委会主任讨论特色种植作物的种植要求
驻村2年以来,于鹏飞和驻村工作队坚守初心、以村为家,克服困难、勇于担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积极筹集项目资金,完成水、电、路、路灯、改厕等村容村貌建设,大力实施“三新活动”“美丽庭院”建设。原先尘土飞扬的村组土路、漆黑的夜晚不见了,污水横流现象消失了。
如今的尤库日阿依库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美好生活正一步步向群众走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